環球好評

杜光:「輿論導向」的虛偽性和欺騙性

【大紀元3月18日訊】(時政小議之三十二)

寫罷《從「冰點事件」看文化專制主義》,感到意猶未盡,覺得有必要再就「輿論導向」問題作一些評析。

「輿論導向」是中國特色的書報檢查制度的主要理論依據,它脫胎於「輿論一律」。1950年8月13日,胡風在給張中曉的信裏指責當時新聞界的「輿論一律」。毛澤東對此作了一個長篇的批註,這就是收入《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的《駁「輿論一律」》。在這個批註裏,毛澤東一開頭就對胡風的指責加以歪曲。他說:「胡風所謂‘輿論一律’,是指不許反革命分子發表反革命意見。這是確實的,我們的制度就是不許一切反革命分子有言論自由,而只許人民內部有這種自由。」他指出:「我們的輿論,是一律,又是不一律。」「我們在人民內部,是允許輿論不一律的,這就是批評的自由,發表各種不同意見的自由,宣傳有神論和宣傳無神論(即唯物論)的自由。」對於反革命,則是「用的專政即獨裁的方法,即只許他們規規矩矩,不許他們亂說亂動。」他還明確地肯定:「在內部,壓制自由,壓制人民對黨和政府的缺點錯誤的批評,壓制學術界的自由討論,是犯罪的行為。」但是,反胡風運動本身(更不要說後來的反右派、反右傾了),就足以證明毛澤東的這些論說的虛偽性和欺騙性。他可以冠冕堂皇地說一些好聽的話,是因為他掌握著專制制度賦予他的法寶,可以隨心所欲地把人民內部同他不「一律」的思想言論,都劃出人民內部以外。在上世紀的五十年代,就有55萬(一說有300萬)知識份子和300萬黨政機關及事業單位幹部,被他一腳踢出「人民內部」,成為右派分子和右傾機會主義分子。這個事實,充分暴露出所謂在人民內部允許輿論不一律,壓制自由是犯罪的行為,等等,都是騙人的謊言。「輿論一律」,實際上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專制主義的文化表現。

粉碎「四人幫」後(有人認為應該是「五人幫」),經過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和理論務虛會,「輿論一律」遭到了人們的厭惡和唾棄。可是,文化專制主義又不捨得放棄這個新聞管制的利器,於是,有人就用「輿論導向」來取代「輿論一律」。其實,這不過是一個換湯不換藥的花招,兩者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變化。要說有所不同的話,只能說,「輿論導向」比「輿論一律」具有更大的虛偽性和欺騙性。

它的虛偽性和欺騙性首先表現在:用「導向」的概念來掩蓋文化專制主義的獨斷性質。「導」的意思是指導、引導,「向」指方向,「導向」的含義就是指導方向。「輿論導向」的本來意義,應該是對輿論媒體提出一定的指導方向,指引媒體更好地發揮作用,為社會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導向」主體所提出的意見,只有建議、鼓勵、推進的性質,沒有裁判、強迫、壓制的成分。輿論媒體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媒體認為是正確的「導向」就接受,認為不正確的「導向」就拒絕接受。因此,在新聞自由的前提下,「輿論導向」倒也不失為一個有益的文化政策取向,它至少可以為新聞媒體提供一個改進工作的參照系。但是,現行的「輿論導向」是作為文化專制主義的工具——「輿論一律」的替代品而出現的,它從一開始就不具備「輿論導向」應有的積極意義。十多年的歷史表明,它一直是文化專制主義用來壓制言論自由、學術自由的殺手鐧,與「輿論一律」毫無二致。毛澤東當年用人民內部「允許輿論不一律」,壓制自由「是犯罪的行為」之類的華麗辭藻,掩蓋「輿論一律」的專制獨斷的本質;現在這些「輿論導向」的操持者一方面赤裸裸地依靠專制體制的政治權力,壓制輿論媒體,扼殺新聞出版自由;另一方面又用「導向」來掩飾自己的暴行。這是多麼虛偽!在「輿論導向」的兇焰壓制下,新聞媒體應有的反映人民呼聲、監督政治機構的功能被毀棄殆盡,很多報刊淪落成為文化專制主義的奴僕和幫兇。這正是一種嚴重的犯罪行為。

「輿論導向」的的虛偽性和欺騙性還表現為:那些文化專制主義的殺手總是把自己裝扮成真理的化身。十多年來,中宣部和它所收編的「閱評組」擺出一副真理權威的架勢,對全國的書報雜誌進行審讀,妄加評論,肆意裁斷。這種書報檢查制度,既不合法,也不合理。據說,「閱評組」自成立以來,已經印發了八千多期「閱評簡報」,平均每天出兩期以上。可見,經過他們審評的文章書籍數量之多,已經到了十分驚人的程度。難道他們真的是一些滿腹經綸、全知全能的飽學之士,能夠對全國範圍的文章書籍作出學術上政治上的正確判斷,從而引導新聞媒體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嗎?非也,他們只不過是一些毛澤東時代的遺老。他們在五六十年代所接受的和現在所保有的,無非是秦始皇加史達林的濫調,其歷史功能只在於維護專制極權的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絲毫無助於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他們好象是真理在握,具有無上權威,實際上卻沒有以理服人的本錢,虛怯得很,所以只能依仗政治權力,來取締一切不符合於他們的思想邏輯和意識形態的文章和書籍。他們不允許探討,甚至害怕探討,因為一旦進入探討的領域,他們的無知和愚蠢便會暴露無遺,從而彰顯出「輿論導向」的虛弱和無理。如果他們具有把輿論媒體導向真理的學識和能力,大可以寫出像樣的文章和專著來討論辯駁,又何必動用特權呢。

「輿論導向」的虛偽性和欺騙性的第三個表現,也是最重要的表現,是他們自稱用以指導輿論方向的理論思想是馬克思主義。這更是天大的謊言。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就是主張言論出版自由,反對新聞壟斷。《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第一卷第一篇,就是批判書報檢查制度的《評普魯士最近的書報檢查令》。這篇宏文,簡直就是聲討當代的「輿論導向」的最有力的檄文。馬克思在文章開頭不久就揭露:「保護公民的最高利益即他們的精神的主管機關,一直在進行非法的活動」。並且提出:為什麼「國家總是挑選最無能的人去擔任最艱巨的職務」。請看,這不正是對我們的「輿論導向」當局的揭露和批判嗎?正是在這篇文章裏,馬克思寫下了聲討新聞檢查制度的膾炙人口的美文:「你們讚美大自然悅人心目的千變萬化和無窮無盡的豐富寶藏,你們並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羅蘭散發出同樣的芬芳,但你們為什麼卻要求世界上最豐富的東西——精神只能有一種存在形式呢?」「每一滴露水在太陽的照耀下都閃耀著無窮無盡的色彩。但是精神的太陽,無論它照耀著多少個體,無論它照耀著什麼事物,卻只准產生一種色彩,就是官方的色彩!」我們不妨對照一下,馬克思的觀點同堅持「輿論導向」的文化專制主義,難道有什麼相同之處嗎?把堅持新聞自由的馬克思主義說成是「輿論導向」的指導思想,豈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這是多麼辛辣的諷刺啊。如果真的要用馬克思主義來指導輿論媒體,那麼,第一條就應該是取消「輿論導向」,實現新聞自由。馬克思在寫了《評普魯士的書報檢查令》的兩個月後,又寫了一篇關於第六屆萊茵省議會的辯論的論文,進一步闡述了新聞出版自由的思想。他指出:「自由的出版物是人民精神的慧眼,是人民自我信任的體現,是把個人同國家和整個世界聯繫起來的有聲的紐帶;——是人民用來觀察自己的一面精神上的鏡子,而自我認識又是聰明的首要條件。它是國家精神,—–是從真正的現實中不斷湧出而又以累增的精神財富洶湧澎湃地流回現實的思想世界。」「總之,出版自由是一種能夠美化可愛的生活習慣的美妙東西,是使人愉快的最好的東西。」他尖銳地指出:「出版物在任何情況下都是人類自由的實現。」「沒有出版自由,其他一切自由都是泡影。」這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而打著「輿論導向」旗號的新聞檢查制度,卻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徹底的背叛。

顯然,「輿論導向」所奉行的根本不是馬克思主義,而是秦始皇加史達林的党文化。作為一種理論思想體系,它就是三壟斷的現代專制主義——經濟上壟斷所有制,政治上壟斷權力,文化上壟斷真理。「輿論導向」就是為維護和鞏固這個專制體制服務的工具。它是阻擋社會發展與進步的精神障礙。對待它的正確態度,應當採用馬克思在〈評普魯士的書報檢查令〉的最後一段所說的話:「治療書報檢查制度的真正而根本的辦法,就是廢除書報檢查制度,因為這種制度本身是一無用處的,可是它卻比人還要威風。」

2006年3月16日

來源:新世紀(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