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人龍:中國人為何愛走「獨木橋」

王人龍

人氣 1
標籤: ,

【大紀元3月20日訊】「不要過於熱情地去判斷孩子的藝術天賦,一個人能成為真正的明星,其成功率可能只有萬分之一,該好好給藝考潑潑冷水了。」 3月15日下午,余秋雨走進了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禮堂,為學生們帶來一堂名為「文化無疆」的演講。上面的話,就是余先生對在場的學生和師長們說的。

余秋雨先生這番話,絕對夠得上權威。余先生自己就是文化圈內的人士,他的妻子也從事與文化有關的工作,自然深知藝術行檔的水深水淺。與余先生的擔憂相比,我更感到奇怪的是為何現今的大多數中國人都愛走「獨木橋」。

從我們很小的時候,有一個詞便始終貫穿於我們腦海之中,我們所有的跟學習有關的行為與這個詞緊密的聯繫到一起,這個詞就是「高考」。仿佛人人從小到大,就是為高考所生為高考所學。直至到命運把我們真的與高考聯繫在一起。高考如同一座獨木橋,大家都往一處擠,甚至是不惜任何的代價。然而這樣的獨木橋又顯得擁擠了些,每年都會有人落水,並且掉進水中的人似乎都不會游泳,一旦從獨木橋上掉下來,往往面臨危險的境地;很多人一拿到學位證書,首先考慮的就是報考公務員。有人這樣形容報考公務員現象,「博士生一走廊,碩士生一禮堂,本科生一操場」。如此激烈地競爭,其殘酷性簡直讓人無法面對。為何那麼多人會報考公務員,其中最關鍵的當公務員大有好處,待遇高、福利好。俗話說「當官發財」,很多國人有這樣的傳統意識,這樣的傳統又怎能捨得丟棄。

近兩年,報考藝術類院校成為了高考的熱中之熱。大量影視紅星的橫空出世,無形之中成為了許多年輕人的榜樣。做家長的更是捨得血本投入,鼓勵子女紛紛報考藝術類院校。一時之間,各類藝術院校風起雲湧,考生們如潮水般鋪天蓋地的進入各種藝術院校,一夜成名是學生們心照不宣的夢想。不過有調查顯示,每一名表演系的學生,最終能當上演員僅有0.003%。比率之小,令人乍舌。實際上,這已經超出了求學的範圍,這不是在上學,而是不折不扣的賭博。所有家長和學生在拿青春、血汗錢在豪賭。這種賭博往往比實際意義的賭博危害更大,它不僅耗費了錢財,很可能會使人喪失了靈魂。

對於目前火爆程度一年勝似一年的藝考熱,曾經當過上海戲劇學院院長的余秋雨感歎說:「真應該給他們潑潑冷水。」我很認同余先生的看法。中國人總是喜歡把眼光放到近處,很少能夠做到胸懷錦繡,總是在考慮自己的既得利益。雖然近水樓臺可以先得到月亮,但那也是水中撈月,空歡喜一場。當一個蹩腳的演員,不如當一名律師。我相信,培養一名律師一定比培養一個演員容易。

也許我們只是被眼前的假像所迷住了,海市蜃樓總有消散的一天。不要總擠在一處,別忘了,條條大道通羅馬。

2006-03-19(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王人龍:那230萬人還會成為祖國棟樑嗎
王人龍:還有多少人要賣身救母
奇才受歡迎 中國名校招生「新招」迭出
王人龍:反腐敗也要從娃娃抓起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