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移民大增:新老居民矛盾不斷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3月28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劉耀玲2006年3月28日香港報導)香港自從1997年回歸中國之後,從中國大陸到香港的新移民數字大幅增加。有學者說,新移民對香港社會造成負擔較重,加深了新移民與本地居民之間的矛盾。

香港政府從95年起,放寬從中國大陸到香港移民的名額,從每天75名增加一倍到150名。在近幾年,平均每年有約5萬人從中國大陸移居香港。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施麗珊表示,97後到港的新移民面對的問題與前不同:“97之後,在團聚問題上,人大常委會解釋基本法,使子女團聚有分別,例如,出生前父母不是香港永久居民的就沒有居留香港的權利。”

*移民面臨經濟壓力及社會歧視*

施麗珊說,近年新移民到香港後還面對經濟壓力和歧視嚴重的問題:“香港經濟衰退,新移民來港後需要面對經濟問題,另外是社會歧視很嚴重,比前嚴重得多,可能是居留權事件和經濟壓力,使香港人排拒新移民,使新移民更難融入社會。”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周永新說,近年香港本地居民與新移民的矛盾激烈:“一般居民未必支持我們用太多的資源在新移民服務上,事實上新移民真的需要社會上多些幫助才能適應香港社會情況,目前這樣的矛盾頗為激烈。”

*15%新移民領取現金援助*

周永新說,新移民目前對香港社會的負擔比較重,一般他們屬於低收入家庭,大約有15%的新移民需要領取香港的現金生活援助,平均本地居民需要這種援助的只是5%,新移民這方面的需求是本地居民的3倍,也間接使香港領取現金生活援助的人數增加。

香港大學的周永新說,政府有鑒於此,在兩年前規定,18 歲以上的移民要住滿7年才可以申請現金生活援助。這個政策在社會上造成爭議。一些團體認為應該盡力幫助新移民適應香港生活,但是一般市民覺得新移民到香港製造更多困難,甚至認為他們把工資拉低,又覺得他們到香港後有較多人領取生活援助,因此對新移民有不好的態度。

周永新說,目前香港45%的人口不是在香港出生,雖然香港是個移民社會,但是歧視移民的情況依然存在。歧視程度與新移民的性質隨著不同時間轉變有關。他說:“戰後來的移民學歷比較高,甚至有資金來港,特別是從上海來的,在60、70年代,來的是精壯少年,二十幾,三十歲成年人,這些攀山越嶺來的非法入境者,選擇到香港謀生,當時香港社會正需要這些年輕力壯的廉價勞工,他們正好幫助了香港的工業發展,可是最近來的很多是30歲的婦女,學歷不高,還有兒童,與前相比根本是兩回事。”

*最近兩年新移民文化程度提高*

但是,最近兩年新移民的性質又有變化,周永新說,隨著近來越來越多的香港人到中國大陸工作,他們結婚對象的學歷有些是大專大學程度。據香港政府在2005年第二季的調查,在1萬2千多名從中國大陸到香港的新移民中,教育程度比過去幾年有改善,曾接受中學教育的新移民,由5年前的57.7%增至75.8%,同期曾經接受大專或以上教育的比例,也由6%增加至9.3%。

周永新說,預計這種情況會繼續,而在香港年紀大的男士因為找不到對像回鄉娶妻的情況會減少,情況是慢慢改善,不是一下子能完全轉變過來。

周永新認為,新移民對香港的負擔還會維持一段長時間,希望新移民的子女長大後能對社會有更大貢獻。

相關新聞
讀者來信﹕讀《中共党文化向海外系統滲透》有感
港人移民姊弟紐約家中被殺
港移民在美被殺疑犯被捕
組圖:《哈利波特4》劇照曝光 梁凱蒂演哈利女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