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選貝魯斯柯尼落敗 布希再度痛失盟友

人氣 1

【大紀元4月12日報導】(中央社華盛頓11日法新電)義大利國會大選現任總理貝魯斯柯尼領導的中間偏右聯盟可能落敗,繼英國首相布萊爾在國內支持率逐步下滑,美國總統布希可能再度失去1個伊拉克戰爭的盟友。

西班牙與葡萄牙支持伊戰的政府都已經下台,貝魯斯柯尼此次大選明顯落敗,卻具有其他意義;貝氏六週前訪問華府,布希曾高規格接待,讓這趟外交訪問頗具有競選宣傳的意味。

美國官員並未針對義國選舉發表評論;此次大選左派反對黨普羅迪宣稱獲勝,但貝氏陣營要求重新計票,義國可能面臨政治癱瘓。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麥考馬克說:「不論下任總理是誰,我們確實希望與他合作。義大利是個很好的朋友與盟邦,我們希望在數項議題上與他們合作。」

但美國的評論家認為,布希一直希望能修補美歐關係,面對在伊拉克的軍事行動越來越不受歡迎,他也希望能獲取國際支持,然而貝氏挫敗不啻為另一項重挫。

華盛頓郵報宣稱行事浮誇的貝氏下台在即,並評論指出:「貝魯斯柯尼顯然下台在即,布希總統在歐洲與中東地區痛失1位厚臉皮的盟友。」

貝魯斯柯尼是義大利二戰以來在位最久的總理;2月底貝氏訪美,希望改善他的形象,布希也給予這位遠道而來的朋友實質的支持,親自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見他。

3月1日,貝氏獲准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更獲得特權以母語演講,現場國會多數共和黨議員報以熱烈掌聲。

競選期間貝氏矢言年底前2千9百名駐伊義軍將全數撤離,藉此有效避免讓伊戰成為選舉議題,但他的對手普羅迪說,若他勝選他將「儘快」撤軍。

分析家預測,大選後美義關係不會有立即改變。但諸如羅馬國際事務研究所副所長葛瑞柯等分析家卻認為,貝氏與普氏之間具有很大的差異。

葛瑞柯上週在一場論壇中說:「貝魯斯柯尼先生表達對布希政府的支持,甚至在伊拉克問題上也是如此,而這麼做的動機是因為義大利與美國之間的歷史關係,或是義大利對美國的忠心及休戚與共。」

葛瑞柯說:「但普羅迪提出了不同的觀點。他經常強調,必須加強歐洲自治,努力建立更平等的大西洋兩岸關係。」

任教於賓州大學的政治分析家林奇女士也同意這個論點。林奇說,立場中間偏左的普羅迪在外交政策與貿易等議題上,「比較不可能遵守華府的遊戲規則」。

2004年,西班牙前總理阿茲納的保守派政府在大選中落敗,再加上葡萄牙領袖巴洛索下台,接掌歐洲執委會,讓步希一連痛失2位戰爭盟友。

現在就連布希最忠誠的支持者英國首相布萊爾,也遭逢一連串國內爭議的打擊;布萊爾經常公開為聯軍2003年入侵伊拉克的行為辯護,但參戰的舉動也讓他形同走在政治鋼索上,搖搖欲墜。

布萊爾已宣布,他無意爭取四連任。但泰晤士報上週公布民調顯示,超過半數的英國選民認為,布萊爾應該在年底前下台。

布萊爾與布希之間的友誼眾所皆知,但這份友誼似乎漸漸成為不利的條件,而伊拉克戰爭也成為他的重擔,這一點在10天前美國國務卿萊斯訪問英國時,隨處可見抗議聲浪即可見端倪。

相關新聞
意大利總理:毛澤東時代中國烹煮嬰兒
共黨殘酷本質 鬧得舉世皆知
義總理重提毛澤東時代中國烹煮嬰兒之說
改信基督教阿富汗抵達義大利獲政治庇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