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簇葉病偵測技術 台灣泡桐有救

人氣 31
標籤:

【大紀元4月2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管中維台北二十日電)台灣泡桐曾是高經濟價值樹種,有「台灣的綠色黃金」之稱,但近20多年來,簇葉病害重創泡桐產業。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經過研究,開發出偵測技術,僅需6小時即可診斷有無病菌,並可應用在其他經濟性苗木生產,有利建立林木無毒化生產體系。

泡桐為落葉大喬木,質輕軟,耐火及水濕,具有不蛀蟲、不腐敗、不拆裂等優點,早年曾被作為木屐、保險箱襯板、樂器等,用途廣泛。1970年代,泡桐材價格高達每立方公尺新台幣2萬元,栽培面積達2萬公頃,但1980年代因簇葉病危害,造成泡桐產業完全沒落。

林試所指出,泡桐感染簇葉病後,簇生的分枝常在1年內發生枯枝,病樹第2年起即停止生長,在當年冬天及翌年春天枯死,而且病害可藉由無性繁殖泡桐植株傳播,使得病害更為嚴重,限制泡桐生長。

為了挽救台灣泡桐,林試所投入研究,利用基因選殖技術,開發出病原核酸DNA探針及PCR偵測技術。

林試所表示,經過試驗,這項偵測技術對簇葉病具有高度專一性及敏感性,偵測流程只需6小時,即可知道林木是否帶有病菌,相較於傳統嫁接病徵診斷需花費3個月至1年,這項偵測技術效率極高。

林試所指出,這項偵測技術可應用在選育優良的泡桐雜交苗,以及發病生態及抗病品種篩選研究,挽救遭病蟲危害的經濟性苗木。

相關新聞
檳榔擬開放 屏縣檳農串聯抗議
發展休閒農業  台農委會近期校園徵才
犬貓及偶蹄類動物進出澎湖須經檢查合格
發展生質能陳瑞隆:逐年訂定目標執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