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嘉哈佛歲月冷靜思考未來方向

標籤:

【大紀元4月2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曾志遠波士頓二十日專電)拋棄劍拔弩張的選舉語彙前來哈佛大學進修的羅文嘉,才兩個禮拜就讓他有重拾校園回憶的感覺,文學傳記、小說、旅遊雜誌成為他生活良伴,研究、上網、和留學生交流,也將是他八個月的生活重心,至於未來動向?羅文嘉在受訪中說,還沒有想過,等結束進修再思考。

羅文嘉兩個星期前以哈佛費正清研究中心國際學人身份進修八個月,研究議題雖然是嚴肅的兩岸關係未來趨勢,但從今天在校園接受媒體訪問言談中,可以領略他重回校園後的輕鬆、愉快的心情和剖析台灣政情時冷靜的一面。

漫步校園,羅文嘉不時指出那裡是韓劇「愛在哈佛」的場景,也和大家分享他目前難得悠閒的一刻,他說,才經過一場大選舉,人生階段中難得如此空閒,對一個政治人物來說更是如此。

台灣政局的演變超出羅文嘉的想像,甚至在出國前都不知道如今會如此「混亂而無章法」,讓他覺得身在這個暴風圈外格外清醒,心情也自然比較愉快。到哈佛已兩個禮拜了,「環境讓我重回校園的生活,行程排得滿滿的,看書、上網、跑步,和台灣留學生交換經驗,突然變得年輕許多」。

剛看完一場波士頓紅襪和西雅圖水手隊的職棒賽,羅文嘉領受到美國人支持運動的狂熱程度,認為台灣何必把國力都耗在政治的惡鬥上?

對昔日併肩作戰的馬永成有如今遭遇,羅文嘉覺得難過,扼腕台灣無法做到「有幾分證據講幾分話」;談到第三政黨可能出現的問題,他不諱言,民眾已厭煩看到現有政黨表現,但未必代表第三政黨有崛起的空間,在民眾多所期待下,如果成立一個無法改變風格、價值觀、與人民有不同溝通方式的政黨,仍是沒有用的。 

羅文嘉十九日也去聽前行政院長謝長廷的演講,也考慮期末後辦一場專題演說,但得先釐清演講對象是從事兩岸關係研究的美國學者或是台灣人士後,再決定下一步如何辦。

是否考慮趁這個時候「努力做人」當爸爸?羅文嘉的答覆不像陳水扁總統兒子陳致中日前在紐約所說「一切順其自然」那麼隨興,而是認真表示會「珍惜這一段空檔時間」。

羅文嘉說,剛搬來兩個禮拜,天氣冷以外,找房子、買傢俱就花了一個禮拜安頓,他希望在沒有壓力、比較自在的生活下,「把除了政治外的人生必定經歷過程,在這一段空檔期間順利完成」,因為「畢竟我已經蹉跎了很多的時間了」。

相關新聞
羅文嘉向郝龍斌喊話:盼表態挽救北市國有地
走路工起訴 藍營要蘇揆及11名綠委負責
李文忠:羅文嘉事先不知情 所以不必辭職
走路工案  鄭文燦:無證據顯示羅文嘉授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