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陵峽口疑為桃花源 老人問毛主席可好

人氣 3
標籤: ,

【大紀元4月21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一日電)近來,二十多名北京、武漢等地的專家考察湖北竹山縣武陵峽,認為從自然生態或歷史文化的角度觀察,都與陶淵明「桃花源記」描述相近。竹山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華賦桂說,當地曾有老人問他:「毛主席他老人家現在身體可好?」

目前中國有三十多個地方爭取「桃花源」稱號。湖北「楚天都市報」報導,湖北西北山區的竹山縣境內森林茂盛,地勢險峻;根據「竹山地名志」記載,竹山縣桃源村名始於晉代。

據報導,在當地,乘小木船沿堵河(古稱武陵河)逆流而上,行約半小時,會見到一座孤山從河心突起,山背就是不到兩公尺寬的武陵峽口,兩邊是數百公尺高的絕壁,仰望只能見到一線天光,河水從幽遠的峽谷深處流來,與陶淵明描述的「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捨船,從口入」相當類似。

進入峽谷約一公里,亂石壘壘,船工說,小船不能再往前進了,河水冰冷刺骨,有的地方深過頭頂。往前走進入小武陵峽,更加奇幽,兩岸山壁像刀削斧劈一般,天空只是一道彎曲的白線,光溜溜的岩壁上,橫生出參天大樹,

報導指出,翻越海拔一千八百公尺的驢頭山,可到達武陵峽谷上游出口,桃源村的一個自然村落。村裡住著十二戶人家,站在山上往谷底一看,儼然是「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景象。

當地居民陳明喜表示,山坳裡很少有外人來,過去只有收農業稅的人進來,免除農業稅後,不速之客只有成群結隊來偷農作物吃的獼猴和玩耍的飛狐。

另一名三十一歲的居民曾立萍,被問到「現在國家主席是誰?」、「那你知道鄧小平嗎?」,都回答不知道;問她「你聽說過毛主席嗎?」,曾立萍才說,「毛主席,我知道。」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張良皋表示,有三項依據可證實湖北武陵峽可能是「桃花源記」描述的原型:第一,竹山縣古稱武陵縣,屬漢中郡,秦朝就有這個名稱;到了晉朝,武陵縣屬上庸郡。「桃花源記」記載的晉太元年間,中國版圖上僅有竹山縣稱為「武陵縣」。

另外,峽谷入口處的村子叫桃花源村,屬竹山縣官渡鎮;出口處的村子叫桃花源鄉,屬竹溪縣。「桃花源村也好,桃花源鄉也好,這個地名不是現在安到這裡的,而是古已有之。」

第二,「桃花源記」記載,武陵漁夫從桃花源出來後,將這件事告訴郡太守,南陽劉子驥聽說此事,也欣然前往。張良皋說,古時資訊不暢通,分析起來,桃花源應與南陽很近,劉子驥才會聽說這件事,而與南陽相鄰的郡,只有當時的上庸郡。

第三,桃花源人是避秦亂,才躲到山裡去,而秦亂就發生在漢中郡與南陽一帶,這裡是古戰場,附近居民才會就近跑進隱蔽的大山中。

報導指出,自稱為「桃花源」的地點中,以湖南桃源縣的桃花源風景區、張家界的武陵源最有名。

不過,「桃源縣誌」記載,桃源縣是宋太祖乾德一年(西元九百六十三年),依轉運使張詠根建議,仿陶淵明「桃花源記」一文設置。張家界的武陵源則是在一九八二年,由中國藝術家黃永玉所命名。

張良皋建議,湖北竹山桃花源可與湖南武陵源並稱為「南武陵」、「北武陵」或「南桃花源」、「北桃花源」,兩者並存。

相關新聞
湖北20多名公安闖民宅抓人抄家
天下第一仙山──武當山
運氣好 深圳買足彩一年內八次中頭獎
湖北黃陂百人集體退黨 驚動高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