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1+1

每年檢查肝功能 避免肝病 打亂人生

【大紀元4月24日訊】自由時報 文/錢政平

前年,台灣地區共有七千零五十九人死於肝癌(男性五千一百七十九人,女性一千八百八十人 ),佔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十九點四二%,對於國人健康的衝擊可說是頭號大敵,而每個人身邊,或多或少都有親朋好友因為肝癌而失去寶貴的生命。

在歐美國家,肝癌並非最常見的癌症之一,而且多只在酗酒的人身上發生。而在台灣,因為B型肝炎的帶原者非常多,估計有三百多萬人,C型肝炎帶原者也有數十萬人,而且B、C型肝炎長期下來會導致肝硬化,肝硬化又容易導致肝癌的發生,因此在台灣,除了酗酒之外,B、C型肝炎成了發生肝癌最主要的原因,也讓台灣的肝癌發生率在國際上赫赫有名。B、C型肝炎帶原者發生肝癌的機率約為健康人的一百倍,若是慢性活動性的B型肝炎,產生癌症變化的機率還會更高。

只要多用點心,早期發現肝癌並不困難,而且目前肝癌的治療方式也有多樣性的進展,包括:手術切除、血管栓塞治療、射頻燒灼、化學治療、超音波聚焦燒灼等,初期肝癌治療的成效有了長足進步,想要治癒肝癌也已經不再困難了,現在最重要的課題是如何早期發現。

一般肝癌篩檢的方法主要靠肝臟超音波、抽血檢驗肝功能及胎兒蛋白指數,但是這些檢查還是有一些死角,例如:約有二十%的肝癌病患,胎兒蛋白指數並不會升高;初期的肝癌常不會出現肝功能異常的徵兆;而超音波檢查要靠操作醫師的技術,但即使是最高明的醫師,對於嚴重脂肪肝及肝硬化的病人,超音波的準確性還是會大大降低。

磁振造影是另一項較精準的檢驗方法,不但沒有檢查的死角,對於嚴重脂肪肝及肝硬化的病人,只要配合特殊對比劑,都可以不受影響地發現早期肝癌。另外,要鑑別肝臟的良、惡性腫瘤,也是以磁振造影為最佳工具。

如果想要有個彩色的肝臟,抽血檢查肝功能、胎兒蛋白指數,再加上超音波影像檢查,對於健康的人每年一次的檢查是適當的,但對於B、C型肝炎帶原者,建議每三至六個月做一次,對於肝臟的健康才有足夠的保障;對於肝硬化及嚴重脂肪肝的病人,或是對於身體健康有高標準期待者,磁振造影檢查是另一項選擇。

(本文作者為台北心盛醫學影像中心影像專科醫師 )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