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在西非

人氣 5
標籤: ,

【大紀元5月20日訊】(美國之音記者:科倫邦特和多維2006年5月19日阿比讓和阿克拉報導)在中國官員簽署石油協定,承諾要提供資金在西部非洲修建體育館和其它建築的消息頻頻成為頭條新聞的時候,在這個地區工作的普通中國人卻在艱苦地工作。

*內戰中的阿比讓到處是中國人*

在阿比讓有許許多多中餐館。這裡正在進行內戰,但中餐館的老闆們似乎並不在乎。

餐館中一位姓魯的員工說,他來到科特迪瓦這個分裂的國家的目的是學習法語。不過,他親戚大約也是在這個時候在阿比讓開了一個高級餐館,這樣他就一直邊在餐館工作,邊學習法語。 他說,科特迪瓦人喜歡中國人直來直去的經營方式,喜歡中餐館價格適中,儘管沒有幾個中國人會講法語或者其它當地的語言。

魯先生說,有一位科特迪瓦客戶每個星期一都來餐館。他說政府部長們也都喜歡這個店做的醬魚、春卷和蛋湯。

他說,現在到處都有中國人,熱鬧的市場上也不例外。中國人在那兒賣鞋、手提箱和中草藥。其它受歡迎的商品有中國白酒和按摩涼鞋。

*中國商品在阿克拉*

這是加納首都阿克拉的馬考拉市場。這裡最近有一排商店開業,都標有“中國批發市場”的字樣。

季鵬飛在當地被叫做傑克。他是兩年前在中國獲得學士學位之後來到這裡的。這位25歲的青年人開始在一家中國進出口公司做助理。現在是另外一家手提箱進口公司的合夥人。

他說,他對這裡的需求之大感到吃驚。他在這裡的生意大有發展前途。

他說:“我們來到加納的時候,這裡的工業、甚至是重工業和輕工業水平都非常低。這一點我從來沒想到過。所以,我們未來的打算是,要把全套的手提箱生產機器都弄過來。”

*中國商人:西非市場仍有待開發*

馬凱文和他的合夥人在中國商店區共同擁有幾個店舖。馬凱文25歲,是三個月前從中國北方來這裡的。他賣鞋子。不過他說,這裡的競爭已經非常激烈。

他說:“印度人,黎巴嫩人,中國人和一些韓國人和日本人,這裡都有。加納很開放,但同時也帶來了激烈的競爭。所以現在做生意不容易。不過,我們公司在考慮轉變經營方向,適應目前環境的變化。”

馬先生正在準備搞一個展銷會。他的公司要給其它在這裡做生意的中國人提供一個展覽場所。這只是他的公司要轉向服務業的一個開始。

馬先生說,西非就像是最後的一片有待開發的疆界。

他說:“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我們跟美洲、歐洲甚至是南亞都有很多生意。非洲,特別是西部非洲,就像是我們投資的最後一塊地方中的最後一個。這就是我為甚麼選擇這裡,到這裡尋找新的機會的原因。我會在這裡呆多久呢?如果生意搞得好,我可能會在這裡呆上個十幾年。住在這裡很不錯。”

*競爭者:中國人不遵守條例*

大多數西非人看來喜歡中國人在這裡,特別是喜歡中國人的產品價格低廉,服務迅速。但是,當地的競爭對手,如小商販、餐館老闆、藥房掌櫃等都覺得政府應當給他們提供更多的幫助,來和中國企業家們進行競爭。

他們說,中國人幹甚麼都是為了賺錢,不遵守條例和規定。當被問到具體有哪些不滿的時候,被採訪的人都不原意回答。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簡說文革浩劫 (二)
阻嚇維權律師  中國人權紀錄蒙污點
每日退黨退團聲明精選(5/17)
黃泰:民主的激進與遞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