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台灣國安報告 中共軍事崛起威脅台灣

【大紀元5月2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張銘坤台北二十日電)台灣總統核定公布「二零零六國家安全報告」指出,中國中共的軍事崛起,使解放軍得以扮演更多元的國家政策工具,對台灣安全與區域和平都帶來重大的衝擊。

報告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軍不是國家軍隊,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黨軍」,超過納粹德國「黨衛軍」的規模。

解放軍兵力編成為:

二砲:預判到二零零六年底導彈數量將增加至八百餘枚、各式巡弋飛彈一百餘枚。八百餘枚導彈足夠對台發動六波次、持續十二小時的飽和攻擊,另可運用巡弋飛彈精準打擊台灣百餘個固定重要目標。

空軍:現有新一代戰機四百餘架,預計至二零零六年底可增至近五百架,配合新型空中預警、電戰機及十餘種精準遙攻武器,可對台實施遠距精準打擊。

海軍:預計至二零零六年底新水面作戰艦艇將超過五十艘,新型潛艦增至近四十艘,具備對台海制海優勢,另在台灣本島周邊建立十六個潛艦巡邏區,可以新一代潛艦對台進行長期水下封鎖。

地面部隊:可立即投入對台作戰的應急機動作戰部隊有十四個師(旅)、近十八萬餘人,再配合沿海軍區具聯合登陸訓練經驗的部隊,可對台作戰的部隊數量將大幅增加。

資電部隊:戰時對台發動資電作戰,另可能使用電磁脈衝武器,直接癱瘓台灣指管通情系統。

快反部隊與特種兵部隊:可能於攻台啟戰時,用於突襲、破壞台重要設施,癱瘓國軍整體反擊能力。

台灣財經安全深受中共威脅

(中央社記者黃淑芳台北二十日電)總統府今天公布台灣第一份國家安全報告內容,報告中指出,台灣的財經安全威脅主要來自國際競爭加劇、農業改革不易、能源高度依賴進口、金融體系未臻健全、財政赤字偏高、中國磁吸效應、國際經貿活動空間受擠壓,及中國可能封鎖台灣經濟等八大面向;其中三項與中國有關。

國安報告以七頁篇幅敘述台灣當前所受財經安全威脅,並逐項剖析威脅台灣財經安全的八大面向,提出警訊與建議。

報告中指出,台灣經濟高度仰賴對外貿易,一旦國際競爭優勢不再,即無法維持一定的國際貿易能量,經濟成長勢必遲滯。面對這種威脅,亟需加速國內經濟轉型,積極調整資源配置,做更有效率的運用,但部分產業(包括農業在內)轉型所需進行的資源重配置很困難,時有抗爭活動,造成嚴重社會衝突,進一步耗損國家有限資源。

其次,能源與金融動能是支應經濟成長所需的重要元素,但台灣先天資源欠缺,能源 97%以上仰賴國外進口,供給自主性受到相當限制。金融體系的市場效率有待提升,潛藏的金融危機與缺乏創新能力的證券、金融市場,更使台灣經濟安全增添變數。

國安報告指出,台灣目前的財政赤字雖未逾先進國家水準,卻逐年成長,且稅收及償債能力均比先進國家低,財政赤字的前景值得憂慮;特別是在國防建設與社福支出持續增長的需求下,稅源若不能穩定、持續成長,對國家發展與國家安全都將是潛藏的威脅。

值得注意的是,國安報告評估台灣財經安全所受威脅,有三項與中國大陸直接相關。報告指出,中國對台灣的產業磁吸效應,不但使台灣對外經貿活動有過度集中的風險,也已造成民間國內投資的減縮,進而使結構性失業現象日趨嚴峻。中國對台灣的威脅敵意從未稍減,這些經濟活動隨時有因非經濟因素而中斷的可能,嚴重威脅台灣經濟發展的自主性。

另一方面,中共對台灣國際參與大力封殺圍堵,連帶壓縮台灣對外經貿活動空間,例如台灣與他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就備受阻撓,也間接影響台灣產業進入特定市場的相對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