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三峽工程

張輝

人氣 8
標籤:

【大紀元5月26日訊】一.三峽工程簡介:

三峽工程壩址位於長江流域湖北宜昌縣三斗坪鎮,距下游葛洲壩水利樞紐約40千米,控制流域面積100萬千米平方。三峽庫區地處東經 106°50’~110°07’,北緯29°16’~31°41’,地跨川鄂中低山峽谷區和低山丘陵寬谷區,北靠大巴山麓,南依雲貴高原北緣,東西長 667公里,南北寬百餘公里。三峽庫區地質上處於大巴山斷褶帶、川東褶皺帶和川鄂湘黔隆起褶皺帶三大構造單元的交匯處,強烈的造山運動所引起的海陸變遷和江水下切,形成了獨特的峽谷地貌和典型的山嶺地區;全庫區山地占74%,丘陵占21.7%,平壩僅佔4.3%;庫區沿江多為碳酸鹽巖,土壤以黃色﹑棕色石灰土和黃土壤等為主。

三峽工程1994年12月正式開工,預計2009年完工。2009年蓄水到175米高程後,三峽水庫擁有221.5億立方米的庫容﹐三峽水庫怎樣發揮防洪效益?和175米對應的,還有個防洪限制水位145米。三峽水庫通過季節性調節這兩個水位。

每年6月上旬末,水庫水位降到145米,175米到145米間的落差使得水庫空出221.5億立方米的容量調控洪水。汛期,當上游來水洶湧,下游河道可能出現險情時,水庫攔洪蓄水,抬高庫水位;洪峰過去,危險排除後,水庫又開始排水,使水位仍降至145米運行。

到10月份,防洪壓力減小時,水庫開始蓄水,水位逐步升高至175米運行。第二年6月上旬又下降到145米高程。

長江正源沱沱河,發源於青藏高原海拔6621米的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側的姜根迪如雪山。從入海水量來看,長江平均年徑流量為9560億立方米,也屬於中國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僅次於南美洲的亞馬遜河(55100億立方米)和非洲的扎伊爾河(即剛果河,14140億立方米)

歷史記載中早期的入海口在江蘇省鎮江市。白蛇傳中的「金山寺」 就修建在當時的入海口。今天的入海口在上海長江三角洲。長江的入海口以每年1厘米的速度前移。其原因是水中所攜帶的泥沙的堆積造成入海口的推移。泥沙來源於長江源頭以下及三峽庫區周圍的水土流失。

一般認為,建壩後水流流速減緩,水庫蓄水後,隨著流速降低,造成泥沙淤積。岸邊污染帶加寬,污染物濃度相應增加,該水域可資利用的水環境容量相應降低。

在天然狀態下,壩址處的平均年輸沙量為5.3億吨(懸移質泥沙),沙質推移質704萬吨,卵石推移質為75.7萬吨(葛洲壩建庫前) 建壩後將淤塞三峽水庫。

水庫正常擋水位175m高程,總庫容393億立方米,死水位145米高程,死庫容172億立方米,防洪庫容221億立方米,蓄水調節庫容165億立方米。泥沙淤積問題是任何水庫的第一關鍵問題。歷史上大禹治水所採用的主要方法是疏通也是基於此原因。

水庫蓄水後重慶港會有淤沙礙航現象。所以試圖再修建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壩水電站後,調水調沙,來緩解。這一運行方案也解決不了5.3億吨的泥沙。

1981年葛洲壩工程蓄水後,三峽壩址水位被抬高約20米,二期圍堰基礎處淤積有5~10米厚的新淤粉細砂層,最厚可達18米。

中國長江三峽風景極佳,水能資源豐富,久已聞名於世。1919年,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之二—實業計劃》中談及對長江上游水路的改良最早提出了建設三峽工程的設想。1932年,國民政府建設委員會派出的一支長江上游水力發電勘測隊在三峽進行了為期約兩個月的勘查和測量,編寫了一份《揚子江上游水力發電測勘報告》,擬定了葛洲壩、黃陵廟兩處低壩方案。這是中國專為開發三峽水力資源進行的第一次勘測和設計工作。美國專家潘綏;工程師薩凡奇先後到三峽實地勘查後寫了《利用美貸款籌建中國水力發電廠與清償貸款方法》;《揚子江三峽計劃初步報告》。

1944年美國政府主動向國民黨政府提出,願意貸款10億美元,幫助修建三峽工程,由美國墾務局進行設計。當時原始資料是很少的,而且只考慮發電。1956年6月,毛澤東遊長江後寫下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的詩句,確定這一設想。1958年3月30日,毛澤東視察長江三峽,決定要建立三峽工程並決定採用高壩方案。1992年國務院成立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三建委批准了三峽工程初步設計,決定於1993年開工。三峽工程位於長江三峽的三斗坪,在葛州壩上游約4萬米。大壩高約180米,長約2千米。

三峽工程正常蓄水至175米時,三峽大壩前會形成一個長度為663公里,平均寬度為1.6公里,水面面積為1084平方公里的狹長河道型水庫,水庫的末端位於江津市的花紅堡。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庫淹沒區——三峽庫區。

三峽水庫將淹沒陸地面積632平方公里,涉及到湖北省夷陵區、秭歸縣、興山縣、巴東縣及重慶市所轄的巫山縣、巫溪縣、奉節縣、雲陽縣、萬州區、石柱縣、忠縣、開縣、豐都區、涪陵區、武隆縣、長壽縣、渝北區、巴南區、重慶市主城區和江津市,庫區共20個區縣市。三峽水庫淹沒及城市2座、縣城11座、集鎮116個。其中秭歸、興山、巴東、巫山、奉節等9座縣城和55個集鎮全部淹沒或基本淹沒,都要易地重建;其餘城鎮為部份或大部份受淹。

三峽工程淹沒區內居住的總人口約為85萬人,其中,湖北庫區約13萬人,重慶庫區約72萬人。考慮人口自然增長因素,到大壩完工時最終遷移的人口將達到110萬人。這些需要搬遷安置的人口中,農村人口約占41%,而城鎮人口占一大半,這也是三峽水庫淹沒的一個重要特點。

三峽水庫淹沒線以下共有各類房屋3473萬平方米,耕地面積25.3萬畝;受淹沒或淹沒影響的工礦企業有1599家(其中大型6家,中型26家),小型企業占98%;水庫還將淹沒眾多專業項目,其中等級公路816千米,輸電線路1991千米,碼頭655處,中小水電站114處,抽水站139處,裝機容量約1萬千瓦。此外,還將淹沒許多文物古蹟、山水和人文景觀等。

中國已往的大型水利水電工程項目過份強調工程效益,而忽視環境保護法規、標準和措施的執行,基本上把移民安置區的環境保護變為一句空話。雖然水利水電工程將項目建設和移民安置視為一個整體,但操作起來卻有厚薄之分。對異地的移民安置區連環境影響也未規定做評價報告,這樣就很難提出環境保護措施設計。對移民進行遠距離大搬遷安置,全不考慮移民群體的社會、經濟雙重利益,釀成移民環境和耕作方式的不適應,出現環境災民的現象常有發生。

三峽水庫的施工管理是按照軍事化的組織管理方式。設有三峽總指揮部司令部,施工為水電武警總隊。其他合作施工單位也都編製在其水電武警總隊之下。1993年,根據公安部的批復,武警水電部隊成立了警衛消防大隊,期間完成公判公審大會及各級考察團等警衛任務162次。管理上基本按江澤民,李鵬提出的「封閉施工管理」的軍事化管理 。其目地是容易壓制與當地居民因為移民﹑賠償﹑經濟等等糾紛問題。(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德國人眼裡的三峽
三峽大壩澆築好 爭議仍不少
胡溫不出席三峽大壩建成慶典的原因
中國媒體大談三峽工程好淡化問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