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散文

夢巢隨筆(161-4): 探訪與撞擊

—— 臺北文化之旅

文化的傳承與消解

在臺灣,同文化界的朋友們交往,感覺很樸實、和睦,人與人之間彼此不故作姿態或矜持;即使掛了個什麼職位的人也沒有那種令人厭惡的「文化宦官」的習性,那種居高臨下的令人可悲的踞傲。其間,除同《創世紀》等朋友們接觸外,我也受到了《葡萄園》的一群詩人們的盛情宴請,同文曉村、金築、台客、王牌等人見了面,大家圍坐一桌,親密無間。因為我曾長期生活在貴州,貴陽是我的第二故鄉,也算貴州貴陽人,席終,來自貴陽的老詩人金築特意唱了幾首充滿貴州苗族風情的民歌。他的嗓音高亢洪亮,七十開外的人了,仍然充滿青春氣息,博得滿座掌聲。他為人虔誠,我感覺他身上自然流露出一種基督徒的博愛與悲憫情懷。我應同桌詩人們的要求,當場朗誦了一首詩《逃避逃亡》,靈肉灼痛,聲淚俱下。我告訴大家,漂泊美國並不是我的意願,而是一種迫不得已、無可選擇的選擇。我生活在自由世界,卻無時無刻不眷戀生我養我的那一方水土,從離開中國的第一個瞬間起,我就開始懷念中國。這種感情,一桌人都深有體味。

頒獎典禮和座談會後,在綠蒂的聯繫下,我訪問了《聯合報》副刊,拜會了副刊編輯陳義之和田新彬,並給他們留下了幾篇詩文。也同剛從德國回來的龍應台單獨見了面,這位女作家送我一本新著《百年思索》。詩人高準和楊平各自邀請我去他們家小住,最後我去了遠在內湖的楊平的家,他家隔張默很近,又再次與張默見面並受到他的個別宴請。同時,在楊平的熱心安排下,專程拜訪了老詩人羅門、蓉子夫婦,另外還同全力以赴競選總統的作家李敖作了一次電視對話。關於羅門和李敖我下面還要談到。

逗留臺北期間,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有一個人,老作家王璞。他是《藝文影庫》的獨立制做人,拍有一套具有文化史料價值的《作家錄影傳記》和《中華民國藝文活動》紀錄片。前者已拍完五十二部,後者將近一百部。他所拍攝的《作家錄影傳記》,目的在於倡導全民錄影,保存中華文化,起到積極的文化傳承作用。所選拍攝對象都是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多數為七、八十歲至八、九十歲高齡,他說再不搶拍就來不及了。我的座談會和同李敖對話他都做了錄影,並破例為我拍了一部自述性紀錄片。令人特別感動的是,他完全是自費進行這一具有巨大文化價值和歷史意義的工作,每拍完一部都免費相贈一部。七十歲高齡的老人了,每天馬不停蹄、無日無夜地工作。將來他要把他所拍的全部錄影奉獻給大學和博物館,以聲音和圖像的立體形式為後人留下前人文化活動的珍貴歷史記錄。他這種文化使命感和獻身精神使人無不感動。

臺北到處是書店,整座城市雖然陳舊,卻瀰漫著一種濃鬱的書香。臺灣出書雖然很精美,但容量很「小」,一般出版社都拒絕出大部頭,這也許同臺灣讀者面小、發行量有限有關,也許也同文化趣味不無關係。臺灣不像大陸擁有宏篇巨制的文化市場和眾多的讀者群。我想大陸許多通過書本閱讀人生的人無不喜歡看歲月綿延的東西,他們永遠不會嫌展卷在書中的生命太「長」,反而害怕它太匆促、太急迫、太短暫,刹那消失。文學作為一種生命含金量極高的文化形式正在臺灣無形地消解。人們似乎願意關注和消閒於滿目閃爍的金沙,而無意於窺探和開採哪怕一座金礦。像前面所提的啞默式的近千頁密密麻麻的書,在臺灣可能要分成四、五本出版,而且也無出版社願意承擔出多卷套書的風險,出了也走不動,銷售空間有限,唯有自費出版,在圈子內交流。一位曾收下我的書的出版商介紹,臺灣讀者都是二十歲左右的青年,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女性,她們不愛啃那些「博大精深」的文學,而喜歡輕鬆愉快的一次性文化消閒。以飲食文化比喻,大概可以這樣說,臺灣的少女們喜歡牛奶、咖啡、甜點,不愛喝茅臺、釅茶和苦藥。這是否無意間會不自覺地造成一種文化偏食,進而引發日後精神營養不良的後遺症?但大陸不是這樣,人們既接受大陸的文化,也喜愛臺灣的文化,閱讀趣味比較兼顧和平衡,絕不會出現那種因令人難以承受的生命之「重」而把讀者嚇跑的現象。出版商為市場而運作,不僅被動地迎合了世俗的趣味,也潛在地疏離了文化的承傳、助長了真正的文學存活空間越來越狹窄的趨勢。臺灣也有極少數對文化發展投以關注的出版家,他們除了出的書品味、格調都很高,甚至寧可虧本也願出版有文學價值的作品。

在臺灣活動期間,臺北新詩學會的林文俊曾同我走訪了幾家出版社,包括爾雅、文史哲、九歌、正中。爾雅的主人是詩人隱地,他送我一本他出版的《山居筆記》和他自己的作品《法式裸睡》。我的一部長篇給了一家出版社,這是我的一部「追憶逝水年華」,深水中潛藏歲月的雷霆、海嘯和風暴。一百多萬字的東西,出版商從商業角度考慮,表示祗能出版三十萬字,我沒有同意。以前香港和紐約的中文出版社也曾有過類似的商業性要求,我寧可維護一份文學的純粹和人生的本真,也不願媚俗。目前,一份青春的日本雙語文學雜志,以新世紀大地、天空和海洋的色彩命名的《藍》,表示願意連載。我相信,這部嚇退許多出版社的大長篇最終會有它的文學知音。

去了楊平家後,他曾同我逛大街、串書店,並引我去了一處叫「紫藤廬」的清雅去處,真是「青茶滴露、紫藤結緣」的妙境,使我想起五更鼓茶室的雅趣。果然在那兒風流倜儻的楊平遇見幾位騷人墨客和妙齡女子。

李敖的秘密書房也是楊平同我去的,李敖同我有相似的經歷和遭遇,反叛和挑戰是我們共同的精神性格。但我們也有相異的地方,李敖是現實者,我是夢幻者;李敖堅持對這個世界施行報復,我表示痛苦使我學會的不是仇恨而是寬容。李敖和管管一樣:絕不饒恕!但他表示現實的李敖並不拒絕夢幻的黃翔。李敖是個著作等身、甚至「著作超身」的人,但他說他的幾十本《李敖大全集》完全是他當個體戶自費出版的。臺灣任何文學選本都不選他,更不用說獲獎!他身上有一種「自己搶救自己」的精神。儘管某種人生姿態不儘然一致,但是雙方的對話卻是極為坦蕩的。

唐山出版社2001年出版

台灣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3段333巷9號B1

電話:(02)23633072

傳真:(02)23639735

http://www.tsbooks.com.tw

ISBN 957-8221-59-2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