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高科技出口限制 中美博弈

人氣 1
標籤: ,

【大紀元6月2日訊】(大紀元記者廖佩妮編譯報導)去年布什政府提出新措施限制高科技產品與技術出口至中國,因為北京會用此來加強其國防與軍事能力。除此之外,布什政府也會對出口的產品與技術進行更多的背景調查和監管措施。這項提議源自於五角大廈對中國軍事能力的年度報告。此報告中證實北京持續發展武力,其發展的速度和範圍已經使區域性的軍事力量產生失衡。 2006年五月剛出爐的年度報告呈現同樣的結論。布什政府不僅反對歐盟增加輸出中國武器的數量,更對以色列施壓,要求其減少和中國的合作。

布什政府對於高科技輸出的國家安全政策至少傷 害了兩個群體的利益:急欲銷售高科技至中國的美國公司以及對科技如飢似渴的中共政府。北京表示提高中國武器輸入的限額可以平衡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華府的訪問特別在白宮草坪的演講中提到此議題。然而前美國駐中國大使詹姆斯。撒斯(James Sasser)卻表示,中國政府對武器限額之事沒做什麼遊說,而美國企業才是幫中國政府遊說此事的幹將。

根據新聞報導,由英特爾、波音與出口就業促進聯合會(Coalition for Employment Through Exports) 所領導的電腦、航空與機械企業已經成功的遊說美國商務部,讓他們擬定較寬鬆的政策,同時也減少管制的商品。從管制商品名單中拿下的包括飛機引擎、滾珠軸承、機械工具和虛擬實境系統。管制的商品從數百件剩下不到五十件。最後決定名單在五月底公佈,有一百二十天的評論期。關鍵是評論得來自遊說者外的人。

美國政府的顧慮其來有自。第一,中國的企業往往國營民營不分。和其它重工業一樣,中國的航空與造船業都是國有國營的。在珠海的航空展中,民航機和噴氣機、巡航導彈與飛彈等放在同一展位。在中國,三分之一的經濟仍掌控在政府手中,即便是民營企業,也是由和中共政府有相當關係的精英所經營。中共特別需要高效能電腦和半導體工業設備。儘管北京宣稱這些設備都是民用的,但是實質上,中國軍方的技術卻在吸收民間資訊產業的知識後大有長進。第二,美 國的企業以利益為導向,只要可以賺錢,他們通常不考慮商業行為的後果。正因為如此,美國政府為平衡全球武力,限製出口科技是必要的。

另外,中國政府宣稱美國高科技產品輸出可以平衡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似乎難以實現。銷售到中國軍方或是供軍方和民間同時使用的商品儘管在一段時間內可能高達數十億元,但長期來看,這樣的貿易仍舊不能解決雙方貿易失衡的情形。以俄國的例子來看,所有他們出售給中國的武器僅達五十一億美金。和美國政府在輸出科技產品政策上大有不同的歐盟,已經同意售給中國政府包括軍用直昇機、火力控制雷達、飛機引擎、潛水艇技術和空運早期預警系統等科技產品。即便如此,歐盟也才賺了四億美元,和美國對中國的兩千億逆差仍有極大的差距。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仿冒是臭名昭著的。只要有一些樣品,不用多久,中國就會有類似的科技產品上市。中國的科技界現在就因為偷盜國外公司的技術以研發自己的產品而陷入醜聞中。

個別的美國公司可能可以藉由出售中國武器而短期獲利,但是美國經濟未來可能要付出更高的代價。最好的例子就是在1982年到1984年間,Toshiba機 械公司售予蘇聯一千七百萬美元的九軸和五軸的碾磨機各四具,蘇聯將這些機械用於改進蘇聯潛水艇的推進器,使得這些潛水艇更安靜也更難被偵測。美國後來得用數十億美元研發新的技術以偵測這些改造過的潛水艇。對可能的敵對國家來說,個人獲利和國家安全是無法在貿易中畫上等號的。

話說回來,美國對中國高科技輸出的限額並未能有效的遏止中國購買值數十億美元的半導體設備。美國公司對這些科技產品照賣不誤,而中國也違背僅是民用的約定,將這些產品大量運用在軍事上。一心圖利的美國商人正賦予中共政權巨大的力量,幫助實現其野心。

資料來源:2006年5月25日《頭版雜誌》:限制高科技出口至中國 (Control Tech Exports to China)(節選)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軍事發燒友網購退役米格21戰機
日外交國防首長啟程訪美  出席安保諮商會議
白宮承諾將公開屠殺事件調查
美兵棋推演  對付伊朗時  中共突擊台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