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

【傳統文化】教以順性

【大紀元6月29日訊】顏闔被請去做衛靈公太子的師傅,他去請教蘧伯玉說:「現在有一個人,天性殘酷。如果不對他進行管教,放縱他,就會危害我們的國家,如果對他進行管教,用法度來規諫他,就會危及自身。他的聰明足以知道別人的錯過,但不知道自己的過錯。遇到這種惰形,我怎麼辦呢?」

蘧伯玉說:「你問得很好!要小心謹慎,首先你要行得端正。行為上要表現得親切慈祥,平易近人;心裏則要平靜安和,循循善誘。即使這擇,這中間仍存在隱患,稍不留神就會出問題。所以親近他不能太過份,誘導他也不能太顯露。和他太過親密,他會以為你在巴結他,他會把你看作勢利小人,計劃必然會失敗。內心誘導太顯露,他會以為你在指責他,以為你為了爭聲名,也會招致災禍。他如果像兒童那樣天真爛漫,你也姑且隨著他像兒童那樣天真爛漫;他如果行為沒有規矩,那麼你也姑且隨著他那樣沒有規矩;他如果無拘無束,那麼你也姑且隨著他那樣無拘無束。在這種狀態中,你再有意無意地引導他,使他走入無過失的正途上。」

「你不知道那螳螂嗎?奮力舉起臂膀去阻擋車輪,不知道自已的力量不能勝任,這是因為它把自己的才能看得太高的緣故。」

「你不知道那養虎的人嗎?他們不敢拿活物給老虎吃,怕它撲殺活物時會兼起它殘殺的天性;不敢拿完整的食物給虎吃,是怕它撕裂食物時會激起它殘殺的天性。虎和人雖是異類卻馴服於養它的人,是因為養它的人能知道它的性子,克制它的野性。」

「有個特別喜歡馬的人,用別緻的竹筐去接馬糞,用珍貴的器皿接馬尿。但是有次恰巧有蚊蟲叮在馬身上,愛馬的人出其不意撲打墳蟲,結果馬受驚狂奔,扯斷了口勒,毀壞了馬籠頭,使馬受傷而亡。這就是本意出於愛而結果卻適得其反,所以能夠不謹慎嗎?」

教育人最難,人個有個的性情,個有個的喜好,通過強制是無法改變一個人的。首先,要學會賞識他,讓他接受你,然後再慢慢的教誨他做人的道理,指出他應該改正的缺點,讓他感到你是真正的為他著想,這樣雖然需要耗費不少精力,但是效果往往是最好的,所以說要教以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