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簡訊 (7-10)

標籤:

【大紀元7月10日訊】 *心理學家探索影響性格第四因素:兄弟姐妹

心理學家認為,影響我們性格的因素包含了父母、朋友和基因。現在,心理學家正開始研究第四個因素:兄弟姐妹之間的互動關係。

研究者首先發現的是,在手足互動的過程中,最常見的是彼此意見相左。3至7歲的兄妹之間平均每小時要發生3.5次衝突。加拿大的一項研究也指出,2至4歲年齡層的兄妹之間每十分鐘就會發生一次摩擦。大多數父母雖經常爲此感到頭疼,但是孩子們卻能從中學會如何平息和他人的紛爭。而個人習慣的養成,也和兄弟姊妹相關。

手足之間除了相互模仿,孩子們在某些環境下反而想要表現出不同。心理學家把這個現象稱爲「去認同化」,這將有助於孩子形成自己的性格。此外,與異性間的互動也和家庭成員有關。

研究顯示,來自異性同胞家庭的孩子更能和家庭外的異性自然交往。有姐姐的男孩較懂得如何和女孩相處,也更容易被新結識的女孩喜歡;有哥哥的女孩更容易和陌生男孩交談,臉上露出的微笑也會比男孩多。

研究還發現,手足間的親情會隨時間增加,特別是在童年時共同經歷過危機,那會促成他們之間畢生的牢固聯繫。這種關係在兄弟姐妹各自步入晚年的時候顯得更加重要。當一個人身染重病或者不幸喪偶,兄弟姐妹就成了最能依靠的人。

*基因表達的出來的”性別差異”

醫學上早已發現,服用同樣劑量的阿司匹林,男性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效果比女性更明顯,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基因表現(Gene Expression)有“性別差異”。

所謂基因表現是指基因經由轉錄、轉譯而合成蛋白質,並藉由蛋白質作用而表現出某一特性或功能。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個研究小組在《基因組研究》雜誌發表的報告指出,針對334隻實驗鼠體內約2.34萬個基因的表現分析顯示,超過一半的基因有明顯的“性別差異”表現。這些基因不僅存在於腦組織和肝臟組織中,也存在於肌肉和脂肪組織中。

主持該項研究的盧西斯教授說,人與鼠的基因相似性達99%左右,人類受到表達“性別差異”影響的基因可能更多。科學家認為,藉由深入研究基因表現的“性別差異”機制,將更有助於依照性別特點準確用藥,未來將能在治療糖尿病、肥胖症、動脈硬化、精神失常等多種疾病上實現“對性下藥”。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科技簡訊 (6-17)
科技簡訊 (6-20)
科技簡訊 (6-22)
科技簡訊 (6-24)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