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華的一流大學地位難以爲繼

人氣 1
標籤: ,

【大紀元7月3日訊】(自由亞洲電臺記者楊家岱採訪報導)《財經時報》最近連續刊載有關北大和清華作爲一流大學的學術地位發生動搖的報導。學界人士指出,中國大學的學術水平受到衆多不利因素的制約。

《財經時報》最近的一篇報導說,北大和清華作爲一流大學的品牌在海內外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質疑。有網民指出,香港大學從內地大學挖走優秀師資,並以豐厚的獎學金招徠內地的尖質考生,長此以往,北大、清華勢必淪爲二流大學。

但更多的人則對北大、清華等內地大學的教學制度、管理模式和辦學理念加以抨擊。《財經時報》的報導特別提到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陳丹青因自己所看中的考生政治考試不及格而名落孫山、從而憤然辭職的例子。

原中國社科院學者蘇紹智說,無論是北大、清華,還是中國其他大學,學術進步的根本障礙在於對自由獨立精神的禁錮—-

蘇紹智:「作為一個大學、最高學府,首先得有自由的思想、獨立的人格,一個大學沒有自由思想就不可能辦好,中國最大的問題就是控制太嚴,沒有自由思想。老北大、清華,特別是老清華,文科很好,他各種人都可以吸收其中。現在教材控制嚴嚴的,談話也控制嚴嚴的,不能從世界各國吸收先進思想,一個國家、社會能夠發展,首先必須要開放。」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星斗說,1949年後的政治運動和極左思潮的泛濫對北大和清華産生了災難性衝擊,其惡果是學術的停滯和偏廢;清華大學一度關停人文專業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胡星斗:「他們的學術水準當然沒法跟49年以前相比,那時的北大、清華在中國應當是獨領風騷,在各個方面培養了大量的人材;在49年之後,這兩所大學都經歷了一些風雨,像北大曾經在文化大革命中也提出要把自己建成世界一流大學,但它所說的一流大學卻完全是極左的一些東西。

清華則完全變成了工科性質的大學,沒有了人文教育。我們說現代文明的成就,一個是科學主義,一個是人文主義,這恐怕是現在整個世界發展的兩大潮流。但在過去,中國的工科院校只講科學不講人文,所以清華一度衰落,但改革開放之後,清華也在逐漸的轉變,也在重新恢復過去綜合大學的性質,但在管理模式上,仍然是政治統率學術。」

胡星斗說,改革開放以來片面強調將教育推向市場的提法,在一定程度上敗壞了學術—-

胡星斗:「大學在某種程度上都成了公司,它們以營利為目的,比如清華、北大都辦了很多MBA班,很多大專班,目的都是掙錢。還搞一些大學園區、科技園區。在發達國家,大學是追求真理的地方,大學和成果的轉換、和經濟和公司應該區分開來,不能一邊搞學術研究,一邊又去掙錢。

比如美國有『矽谷』但它不是史坦福大學辦的,但在中國卻不一樣,中國的大學都在辦產業園區,弄得產權不清,學術與掙錢活動也無法區別,這使得大學成了一個賺錢的場所。那個科技園區一方面促成科研成果的轉換,一方面使得很多人不安心去搞學術研究,大學也以掙錢為目的了。」

《財經時報》也引述了另外一種觀點,那就是:北大、清華仍擁有很強的實力,仍可望保留一流大學的品牌形象。

(據自由亞洲電臺錄音整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兼職淪為免費勞工 北大學子走上維權路
內地憂北大清華被邊緣化
北大清華品牌流失 優秀生入學香港
中管幹部吳英傑落馬 已被美國實施制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