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保育和狩獵文化平衡點 獵人學校:時間去磨合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30日報導】原住民狩獵文化與動物解放的第三條路(七)(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三十日電)原住民的狩獵文化和動物解放之間是否有衝突?身為森林警察,卻又是獵人學校創辦人的排灣族青年撒吉努認為,這是對文化、生命的認知不同,只有等待時間的磨合,讓彼此之間找出心中衡量的那把尺。

六十一年次的撒吉努,二年前暫時放下文學創作生涯回到台東,在林務局擔任森林警察的工作;就在同時,他也創辦了「獵人學校」,擔任校長。

穿上制服,是逮捕獵人的身分;脫下制服,自己又是獵人,是否有衝突?

撒吉努笑著告訴中央社記者,創辦的獵人學校是教他們認識動物,認識山上植物,認識山勢環境,如何在山嵐瀰漫、古木參天的深山中找到回家的路;如何靜靜的聆聽動物的聲音,分辨是那種動物,找出牠的行蹤。至於要不要打獵,如何狩獵,由他們自己去決定,他教的是狩獵的精神和培養獵人獨當一面的性格。

撒吉努說,原住民的狩獵並非屠殺,而是有更深一層的文化內涵,過去的高山族群如布農族、魯凱族、排灣族、鄒族都有「分享文化」,獵人將所獵得動物,帶下山後和大家一起分享,如果不懂的分享就會受到天神的懲罰。

他說,傳統獵人都相信,如果沒有將獵物和大家分享接著就會打不到獵物,更嚴重還會發生意外。這就和佛家的殺生一樣,佛家的殺生就是濫殺無辜,原住民的狩獵如果不是分享給族人就是「濫殺」動物,就和佛家的「殺生」一樣。

撒吉努表示,他的祖父、長老曾經問他,「你知道一位獵人死去之前,留給他最美的臉孔是什麼嗎」?看著大家一起分享他的獵物時,流露出來的喜悅神情,就是最美麗的臉孔。

撒吉努說,他尊重宗教家倡導的解放動物;保育人士的保育動物;學者和政府的生態平衡。但是這些無非就是尊重大自然,其實這和獵人對植物、動物、環境的深刻了解一樣,都是融入大自然。

事實上,他認為,學者對動物的認識,也是從獵人身上獲取的知識,這些知識又傳播出去,透過教育讓大家懂的保育和尊重大自然。如果沒有獵人,大家如何了解動物和環境呢?

由於先前有媒體大篇幅報導原住民尋根之旅恐成動物屠殺漏洞,撒吉努表示,對原住民來說,狩獵是一種權利、也是一種義務。當原住民達到適婚年齡時就有權利向天神要狩獵的本領,有了這本領才能成為真正的成人,然後有義務將獵物分享給族人。

不過,撒吉努強調,獵人的真正精神是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對環境、動植物的認識,對大自然的尊重、掌握大自然變化的本能,並非盲目的屠殺。

不可諱言,原住民狩獵是文化,也是一種生活,撒吉努認為,在短時間內保育、動物解放和原住民的狩獵文化必然是衝突的。

在尋找原住民狩獵文化與動物解放的「第三條路」時,撒吉努語重心長地說,當宗教、保育團體對原住民狩獵文化和真正的狩獵行為有深刻了解,以及現代獵人了解到真正狩獵精神後,雙方再經過時間的磨合,或許就能找到彼此間的平衡點,與衡量行為價值的「心中那把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