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產業外移 台灣第一剩空殼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3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高嘉和/台北報導〕經續會閉幕,行政院繼續為開放中國投資而雄辭辯解之際,卻忽視台灣的產業競爭力正因資金大量出走中國而逐漸衰退,台灣第一的光環已漸褪色。

台灣接單 中國出貨

以資訊產品為例,最高峰時期,台灣就有四十八項是世界第一。現在,台灣還有三十二項產品,在產值或產量上是世界第一,但拿掉台灣接單、中國出貨「Made by Taiwan」的虛胖型世界第一,正港的「Made in Taiwan」世界第一,剩不到三分之一。假如兩岸經貿政策持續解禁,台灣正港的世界第一,未來恐怕一個不剩,隨著產業外移,國內的就業機會更快速流失。

世界第一 拱手讓人

台灣過去在各產業領域扮演過成功的製造者,曾是全球最大的聖誕燈生產者、最大的雨傘生產者、最大的自行車生產者及最大的球鞋生產者;也被譽為養鰻、家具王國,但曾幾何時,隨著台商大舉西進中國,這些世界第一的桂冠已被中國一頂頂奪走。

桃園縣的龜山到平鎮一帶,曾是台灣筆記型電腦生產重鎮,數萬勞工打造出全球筆記型電腦生產大國,每十台筆電中就有八台是MIT;但現在,到處可見閒置廠房。雖然去年掛在台灣「帳上」的筆電產量超過三千五百萬台、全球市占率超過七成,但這幾乎全數是台灣接單、中國出貨的Made by Taiwan產品,台灣筆電全球第一早就是空殼子。

帳面好看 實是虛胖

不只年產值超過新台幣六千億元的台灣筆電產業是「虛胖」,年產值五千億元的電腦液晶顯示器、兩千億元的主機板產業,六成以上的產能早就西移中國,美其名為台灣第一,但在台產業聚落幾乎快連根拔起。

鴻海與廣達今年上半年營收分別高達新台幣三千六百億元及兩千億元,被稱為電子一哥及二哥,但這兩家大廠在國內幾無生產線,鴻海在中國投資的三十餘家公司實收資本額更高達七百億元,創造出的產業聚落效應、就業人口及經濟成長,在中國遠比台灣多。

經濟部技術處官員就說,五年前,「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的比重不及十九%,但去年已突破四十三%,今年恐將高達五十%,生產線外移的速度快得嚇人。幾乎可說,只要政策解禁,正港的台灣第一、世界第一恐將一個不剩。

不僅資訊產業,台灣擁有世界第一的「虛胖」現象在傳統產業也看得到。去年掛在台灣帳上的高爾夫球桿頭產量超過二千二百萬個,是世界第一,但復盛、大田、明安等幾個大廠,在中國雇用勞工比重達八十五%、台灣僅剩十五%。復盛在中國投資總金額更超過新台幣十三億元,中國實質上已取代台灣,成為高爾夫球桿頭生產最大國。

政策解禁 將無前景

台灣去年ABS(丙烯、丁二烯、乙烯共聚合物 )產量超過一百六十萬公噸,還是正港的世界第一,不過,奇美實業去年宣布斥資七千萬美元擴大中國鎮江廠區,使得鎮江廠ABS年產能將從十五萬噸擴大到二十五萬噸、PS(聚苯乙烯 )年產能也將大幅擴充,加上台化在中國ABS廠產能也將開出,台灣ABS產能世界第一的這個桂冠,今、明年恐將又會被中國拿走。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