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現榨果汁 台消基會抽檢30件樣品皆不合格

【大紀元7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徐毓莉台北六日電)時值盛暑,消費者常在路邊購買現榨果汁消暑,不過台灣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抽查三十件現榨果汁樣品,測試生菌數、大腸桿菌群、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結果發現,三十件樣品沒有一件完全合格,甚至有兩件檢測出可能遭糞便污染的大腸桿菌,八件檢測出可能造成食物中毒的金黃色葡萄球菌。

消基會六日舉行記者會,針對台北地區飲料店未密封包裝的鮮榨果汁採樣,發現大腸桿菌群甚至高出標準一千萬倍以上,呼籲民眾在夏天消暑之際,審慎選擇。//中央社

消基會董事長李鳳翱也說,美國早就發現現榨果汁隱藏問題,因此在一九九八年公告食品安全規則,新鮮或未經殺菌處理的果汁必須強標示警告標語,警告體質虛弱者,例如孩童、年長者或免疫系統較差的消費者,購買這類食品要特別注意,減低果汁中毒的機會。

消基會上午召開「市售新鮮果汁百分之一百不衛生」記者會,公佈今年五月底抽查三十件現榨果汁結果。消基會是以生菌數、大腸桿菌群、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檢測樣品衛生狀況。三十件樣品在台北地區冰果店、飲料店、果汁店、夜市與路邊攤等地購買,分別為柳橙汁、西瓜汁與甘蔗汁。

李鳳翱表示,生菌數可作為評估製造過程中的衛生指標之一,三十件樣品中,有二十七件不符合食品衛生標準規定的生菌數含量,有些樣品甚至可依法由衛生主管機關沒入銷毀,並通知限期改善。在大腸桿菌群的檢測上,也有二十七件樣品不符合標準。

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葉安義說,生菌數過高表示商家在原料來源或用水受汙染,例如用生水或原料果皮未清洗乾淨,都可能造成生菌數過高。大腸桿菌群可作為製作過程有無缺失、遭受污染指標,店家如設備清洗不完全或儲存條件不佳,就易產生大腸桿菌群。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腸桿菌的檢測項目中,有兩件樣品被檢測出大腸桿菌。葉安義表示,食品中如果有大腸桿菌,表示食品可能間接或直接受到糞便的汙染,消費者食用後,可能引發腹瀉、嘔吐等症狀。

人為因素造成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是造成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葉安義表示,金黃色葡萄球菌是細菌性食物中毒的細菌之一,食用後會出現腹瀉、嘔吐、發燒等症狀,因此食品作業人員在作業時,若手部有化膿傷口,直接料理食物,就容易成為金黃色葡投球菌的污染途徑,這次檢測中有八件樣品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

葉安義建議,消費者買了現榨果汁後,如果沒有馬上飲用,最好儲存在攝氏五度以下;如在室溫二十五度狀態下,最好兩小時內飲用完,保持果汁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