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簡訊 (7-8)

標籤:

【大紀元7月8日訊】*韓國青年找到首份工作平均花費一年

韓國近年來經濟表現傲人,國民年平均所得逐年升高,然而年輕人要想謀得一職卻不輕鬆。根據韓國統計廳日前公佈的青年層經濟活動人口調查結果顯示,韓國15~29歲年齡層的人口數約983.5萬人,該年齡層的畢業生或輟學青年找第一份工作平均花費一年的時間,10.2%的青年甚至花了3年時間。 而就業考試也是青年獲得工作的重要管道。調查發現,在就業考試中,以7級或9級公務員為目標的青年最多,占40.1%;其次是普通企業16.2%;高等考試11.5%;媒體或國企9.1%;教師則有7.9%。 對於已就業青年,70%工作未滿2年便跳槽。從辭職的原因來看,41.4%不滿意目前的待遇或工作條件;21.3%因健康、生育等個人因素辭職;10.3%則認為目前的工作沒有前途。

*大象喪夫 古典音樂療其心傷

據俄羅斯《晨報》報導,在克羅地亞首都札格拉布的一所動物園裏,一頭45歲的母象“蘇瑪”在自己的公象“派特納”死後非常傷心,不僅不吃不喝,脾氣也變得十分暴躁。動物園管理人員嘗試了各種治療方法試圖舒緩“蘇瑪”的情緒,但都無濟於事。然而,在這頭母象即將因傷心抑鬱而絕食致死之際,管理人員卻意外發現治療母象的方法。原因是有一次動物園恰巧在“蘇瑪”居所的圍欄對面舉辦古典音樂會,當樂聲響起,管理人員發現“蘇瑪”突然安靜下來,一動不動地眯起雙眼似乎在聆聽古典音樂。整場演出的都是莫札特、韋瓦第、巴哈、舒伯特的經典作品。演奏期間“蘇瑪”的情緒十分舒緩,在音樂會結束後也很安靜的休息了。此後,管理人員便對“蘇瑪”持續播放莫札特等大師的經典作品,不久這頭母象終於從抑鬱中解脫出來,恢復了先前的精神。

*中研院研究沙漠雪地淹水區種植水稻可能性

中央研究院的水稻功能性基因體研究計畫,在最近四年來已經建立了55,000個水稻突變種原庫與15,000筆突變基因資料庫。目前臺灣有10多個研究室參與水稻基因功能研究,並陸續從這個水稻突變種原庫發現許多控制水稻生長發育、高度、產量、抗逆境與資源再利用相關的重要基因。分子生物研究所研究員余淑美博士表示,台農67號水稻透過基因突變移轉,可以耐旱、耐冷、耐鹽。在攝氏零下20度,可耐寒的水稻葉片不會卷起,仍然張開,耐旱的水稻在兩周不澆水後加水半小時葉片就恢復生機,因此,未來在沙漠、寒冷北國、鹽份高的沙灘、廢耕地、下陷地都可能把水稻種活。利用水稻可以儲水的特性,農委會構想種植6億多萬噸的水稻,藉以儲存相當於兩座翡翠水庫的儲水量,對於臺灣西部沿海地層下陷淹水地區,將成為解決地層下陷的可行方案。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科技簡訊 (6-17)
科技簡訊 (6-20)
科技簡訊 (6-22)
科技簡訊 (6-24)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