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第一屆「天下名茶大賽」

「天下名茶大賽」開辦 扮台灣茶國際化領頭羊

台灣茶專題報導(二)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8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陳志達/綜合報導) 為推動台灣茶產業國際化與匯聚世界茶文化交流,台灣省茶商公會聯合會邀請來自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的專業人士擔任比賽組織委員及評審,也親臨南投鹿谷、嘉義阿里山等著名茶鄉深入了解台灣特色茶的生產與製作過程,並對台灣茶在國際的推廣進行深入交流。

來自日本鹿兒島縣茶商業公會理事長下堂薗豐先生表示,日本的飲茶習慣以綠茶為主,但是只要喝過台灣茶的人都會印象深刻,而且對台灣茶特有的香氣感到驚奇;在日本也很少有這樣的跨國性的比賽,這是他特別到台灣來擔任評審的主要原因。

在參訪過幾處茶鄉及製茶過程之後,下堂薗豐認為台灣茶栽種的高海拔以及佔了很大比例的手工揉捻製茶過程,都是日本地區製茶較不具備的條件,因為日本高海拔就太冷、製茶多數是以機械化為主。而台灣茶的烘培製作也與日本以蒸氣製作過程有所不同,這些可能就是台灣茶具獨特香氣的主要原因。

在日本也經銷台灣茶的下堂薗豐表示日本民眾大多是因為獨特的香氣而接受台灣茶,台灣茶在日本是定位在較高檔的客層,他個人覺得台灣茶的香氣可算是世界第一。

而來自馬來西亞的茶葉商會理事李金水先生則對這次國際比賽的嚐試表示贊同,因為他認為「茶藝無國界」,茶本身才是主體,所以評選機制公信力的建立是很重要的。他表示海外各地區飲茶大多以不發酵的綠茶或全發酵的紅茶為主,評選標準與以半發酵的青茶為主的台灣茶也有所差異,透過這次的交流與比賽對於評選公信力的建立也大有助益。

擔任馬來西亞國際茶文化協會理事長的蕭慧娟小姐表示,根據她觀察在南洋地區的茶葉來源管道多元,民眾對於各地區不同的茶種都會嚐試,並不會特別偏愛哪一類型茶;不過由於紅茶是與休閒結合、綠茶則與健康養生結合在持續不斷的透過媒體推廣普及,台灣茶要想打開海外市場,目前推廣做得太少,在包裝及定位上仍然需要台灣的主管機關多加費心,因為海外的銷售廠商是無法花費大額費用去做這部分宣傳的。

在馬來西亞專門經營台灣茶經銷的李碧強先生更直言指出,海外銷售的宣傳不能只做商業利益的考量,而要提高到國家形象的角度來觀察。他們在實務的銷售上都需要不斷的跟購買者介紹台灣茶的特色,以及解釋如何辨別「道地」的台灣茶與來自越南、甚至是大陸而回流的「台灣茶」。他們在為台灣茶做推廣的同時,真的需要台灣官方給予一種銷售的代表性,無論是認證、經銷授權或是台灣茶「文化特使」等等方式的官方支援;因為在海外打擊台灣茶的,都是來自台灣當地的「自己人」。

擔任新加坡國際和諧(無我)茶會理事長的李自強先生特別提出「文化包裝」的宣傳角度,他表示如果只以一般的飲料茶銷售是很難打開海外市場的,台灣茶必須與它所代表與蘊含的飲茶文化結合在一起做意象行銷,才能夠真正打入海外市場,而不是僅止於海外華人,這樣才能擺脫大陸低價茶的競爭,結合台灣意象,走出台灣茶自己的一片天。◇(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