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心得

天才保母〈9〉:理性的聲音

你的學步兒會收集許多線索,從很多方面了解到一丁點事情,雖然他的理解能力不像大人一樣強,卻可以從言詞之間解讀出意思來。從你聲音的語氣和肢體語言當中,已經透露許多線索給他。令人驚訝的是,即使是一個只會運用非常基本語言的年幼小孩,他回答的言詞也會受到你平常表達事物的方式所影響。

如果你在表達事情的時候能多注意一下措辭,就可以為自己省去很多麻煩。說話之前先三思,假使你討價還價,孩子也會跟著你討價還價。不要去懇求你的孩子,只需說清楚並要求他們就好。如果你不懂得適當地要求孩子,你就無法期待孩子表現出更好的本性。不要忘了隨時說聲「請」。 謙虛恭敬,不需花費半毛錢。

我一直很訝異,父母提供給孩子的選擇竟然有那麼多。其實兩歲半或三歲的孩子根本無法從六個、八個、十個選項中做出選擇,而年紀大一點,約四、五歲以上的孩子,才開始會處理簡單的選擇或決定。

很多父母不喜歡告訴孩子應該做什麼事情,因為這些父母認為這麼做會使得他們變成獨裁的父母,而不是他們心目中想要當的那種慈愛的父母,所以他們不直接告訴孩子該做什麼事,卻提供幾種選擇給孩子,希望孩子會把他們當成親切又有愛心的父母。

另外一種情況是,提供幾種選擇作為最後一道防線,以防止你所有的期待全部落空。當孩子抗拒你幫他穿衣服時,你把這種行為解釋為孩子不想要穿這件藍色褲子的意思,所以你開始提供他幾種選擇,並且設法想要讓他保持快樂。「你想要改穿這條綠色的褲子嗎?不要?那麼這條紅色的褲子怎麼樣?」就在你翻遍整個衣櫥時,結果發現一切還是回到起點,因為他仍舊沒穿上褲子。

不提供選擇並不表示你就可以抱著魯莽的態度,像個軍士長一樣大呼小叫,東西南北指揮一通。如果你給孩子清楚的指示、共同參與這件事,並且給予讚美,就可以使孩子安心,而且你還是能夠把相同的訊息傳遞他。「我們把襪子穿上吧,你可以把襪子拉高一點。做得很好,現在為媽咪把你的鞋子穿上去。」

交換條件和提供選擇一樣,也是種不好的教養方式。下面敘述的就是小孩不肯吃午餐時,和他交換條件的情況:

* 你告訴孩子說,如果他吃五湯匙以上,你就給他吃一塊巧克力餅乾。

* 孩子吃了一湯匙多就要求餅乾。

* 這個方法似乎奏效,不過還沒有完全按照你的意思進行。於是你告訴孩子,如果再吃下三湯匙多的飯就給他餅乾。

* 孩子說他現在就想要餅乾。

* 你看得出這就是交換條件的開頭了,可是你並不想要放棄,於是告訴孩子,只要再吃下兩湯匙多的飯,就拿餅乾給他吃。你拿起湯匙往他嘴巴送,他卻把湯匙推開,開始吵著要餅乾吃。

* 你告訴孩子,除非再吃下一湯匙,否則就不給他餅乾。

* 孩子開始生氣得大吼大叫。

* 你給他餅乾。

* 孩子贏了。他確實吃了一湯匙的午餐就得到一塊餅乾,而現在他又想要另一塊餅乾。

年紀小的孩子在這種競賽中總是贏家,因為他們真的完全不懂得交換條件或承諾是什麼意思。你用請吃甜點的方法當誘餌在他們面前晃來晃去,實在太誘人了,為了馬上得到這個餌,孩子會用盡最大的努力去嘗試。後來你看到交易吹了,因為孩子發現到一個不斷改變的規則--這個規則大家都知道,其實根本就不算是個規則,所以自然也不必去遵守。

摘自: 新手父母出版《天才保母JO》@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