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大師薪傳 剪黏技藝轉型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2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孟慶慈/台南報導〕傳統技藝─剪黏,多用於寺廟裝飾,結合塑、捏、黏及色彩搭配等技巧與巧思,說是藝術不為過;薪傳獎得主葉進祿與子葉明吉,近年來創作許多適合收藏的作品,嚐試將剪黏帶入藝術、生活等新領域。

剪黏,顧名思義剪、黏是重要的技巧,匠師以瓷或玻璃器皿為素材,剪出所需大小形狀,再黏貼出各式造型;從過去到現在,剪黏多只用於寺廟屋頂裝飾,也為廟宇增添不少鮮麗色彩。

年輕一輩的剪黏達人葉明吉,總覺得費時、費工又花心思的剪黏,不僅是先民流傳下來的技藝,也是藝術,只侷限於寺廟裝飾太可惜。

剪黏作品走出寺廟 成為收藏藝品

葉明吉試著將剪黏帶入藝術、生活領域,他與父親─薪傳獎得主葉進祿討論,2人都認為值得一試,2000年起父子聯手嚐試創作專供收藏用的剪黏,作品從半立體到立體都有,近幾年來陸續在台北、台中、高雄、嘉義等地舉辦展覽,近日還要到台糖長榮酒店辦展。

一般人少有機會近距離觀看剪黏,葉家父子的作品,讓更多人認識到先民的智慧與巧思,也體會到剪黏的藝術價值所在,已有收藏家對剪黏創作產生興趣。

葉進祿說,製作收藏用的剪黏,尺寸縮小,工須更細膩,至少得多花2倍的時間與心力,不過能讓更多人認識剪黏工藝之美,為剪黏帶出新領域也就值得了。

葉家父子推動剪黏藝術化、生活化以來,目前已有少數剪黏達人加入此領域,開始製作適合收藏、擺飾的作品。

【大師之子】葉明吉談剪黏 愈剪愈「黏」

〔記者孟慶慈/專訪〕願意投入傳統技藝的年輕人不多,內政部指定古蹟剪黏修護所師葉明吉,是年輕一輩的佼佼者;曾是白領階級的他,逃避多年才接下家族事業,愈深入剪黏愈了解剪黏之美,現在他以剪黏為榮。

44歲的葉明吉,自祖父葉鬃、父親葉進祿到他,三代都從事剪黏業,父親葉進祿還是薪傳獎得主。

從小接觸剪黏,但葉明吉並不想踏入此行,念機械的他,服完兵役,先進入汽車零件廠服務,搞汽車零件進出口貿易、也接觸過建築、營造,過的是白領階級生活。

不甘不願接近它

製作剪黏需要些許的天賦,擁有3個兒子的葉進祿,對葉明吉期待最大,禁不起老父一再召喚,已逝的伯父葉進益又沒有傳承人,他只好心不甘情不願的回歸傳統剪黏。

葉明吉說,剪黏必須在大太陽下施作,剪碗到黏成各式造型,每一環節都是在做工,從白領變成工人,內心難調適,前5年多是抱著交差了事的心態做事,想找機會抽腿。

不知不覺愛上它

但接觸愈多才體會到剪黏的藝術、傳統價值所在,逐漸有了使命感,感受到此人才斷層的危機,他除剪黏外也學習泥塑、畫簷板圖案等。

葉明吉認為,傳統技藝也應該試著朝新領域發展,讓更多人願意接觸、親近,近年來他積極推動剪黏轉型,希望在寺廟裝飾品外也成為收藏品、擺設品。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