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蘇貞昌:馬英九應說明黨產 國民黨:稍安勿躁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8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吳素柔台北二十三日電)中國國民黨今天將公布「黨產總說明」,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應說明黨庫通國庫時代,國民黨從國家拿了多少?用到哪裡去?有無意願還給國家人民?蘇揆也要求行政院各級機關,從國家檔案清查國民黨黨產問題。

蘇揆上午在行政院會表示,國民黨黨產問題是台灣民主轉型正義能否實現的嚴肅問題,不是國民黨一黨的家務事。

他說,人民對國民黨黨產關心和期許的標準,不在於黨產賺多少、虧多少、剩多少,而是國民黨在黨國不分的時期、黨庫通國庫的時代,到底從國家人民身上拿了多少?用到哪裡去?現在的國民黨有無意願立刻還給國家和人民?

蘇揆指出,關於國民黨從國家人民拿了多少的問題,相信國民黨一定有最豐富的資料,他基於保護國家人民財產的責任,希望馬英九就以下事項詳細向國家人民說明:

第一,國民黨及其黨營事業和附屬組織,歷年來究竟從政府各級機關拿了多少補助?

第二,國民黨及其黨營事業和附屬組織,曾擁有或仍擁有的資產,多少是從政府、各級政府或國營事業轉讓得來?方式為何?總價多少?

第三,國民黨黨營事業及其附屬組織,過去在特權經營環境中賺了多少?過去向政府申請減免稅捐,歷年總共多少?由於國民黨黨工人員的黨職年資,併入公職年資計算,歷年國庫究竟幫國民黨付了多少退休金、資遣費?歷年黨產究竟用到哪裡去?還有多少金額是用在競選經費、政治活動?

蘇揆說,唯有將上述資料攤下陽光下,台灣的民主制度才能走向健全的道路。他也要求行政院所屬各級機關,由國家檔案中,就前述事項加以清查;並由財政部黨產處理專案小組統籌,向社會大眾提出可昭公信的說明,實現轉型正義最起碼的要求。

行政院清查黨產 國民黨:稍安勿躁

(中央社記者林沂鋒台北二十三日電)自由時報引述行政院統計結果,說明中國國民黨在全國仍擁有八百九十多筆土地。國民黨發言人黃玉振今天質疑行政院的做法是「百分百的政治動作、政治鬥爭」,呼籲行政院稍安勿躁,一切等國民黨下午公佈黨產報告再說。

自由時報報導,行政院「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黨產處理小組」近日依全國權利人歸戶清冊的資料,發現國民黨取得的不當黨產,遠遠超過監察院調查的範圍。

報導中說,國民黨及主要黨營事業附隨組織目前名下仍有高達八百九十二筆土地,且當年多來自政府所屬的國有土地、國營事業或機關用地,由國民黨政府強制徵收或變更地目後,轉而私相授受低價賣給國民黨。

黃玉振上午在國民黨中央接受媒體訪問時說,行政院與民主進步黨打擊國民黨不遺餘力,國民黨黨產報告尚未公布,就開始動作,這是百分百的政治動作、政治鬥爭。

他認為,行政院只是想轉移焦點而已,希望政院稍安勿躁,一切等國民黨下午公布黨產再說。

黃玉振說,國民黨公佈黨產不是針對哪位黨主席與個人,下午會將國民黨擁有的黨產與處理黨產過程,完整向社會交代,請大家拭目以待。

民進黨宣布籌組全民討黨產大聯盟

(中央社記者黃瑞弘台北二十三日電)中國國民黨今天首度公布黨產明細,民進黨下午也由副總統呂秀蓮、行政院長蘇貞昌、黨主席游錫堃召開記者會,批評國民黨的報告根本是脫產報告、黑箱報告,並展示公投黨黨產連署成果,宣布將籌組全民討黨產大聯盟。

民進黨下午中常會邀請內政部長李逸洋、法務部次長李進勇報告不當取得黨產處理條例和政黨法,會前由呂、游、蘇等人,公布目前公投討黨產第一階段連署達十萬人的成果,將於成立追討黨產大聯盟後,九月初正式向行政院提案。

對於國民黨今天公布的黨產報告,游錫堃抨擊這是一份國民黨產的脫產報告、黑箱報告,國民黨主席馬英九選擇在此時機公布,就是期望趁當下政局紛亂之際,從國民黨龐大的黨產包袱下脫身。

他表示,這項報告不僅完全未交代黨產取得過程的合法性和正當性的問題,也並未揭露黨產全貌,更模糊了問題的焦點。關鍵不在於國民黨還剩下多少黨產,而在於歷年來,國民黨不法侵占了多少人民的財產,這才是國民黨應向人民清楚交代的問題。

游錫堃向馬英九喊話,要求回應包括國民黨產的錢變賣到哪裡去了、國民黨資產在馬英九手上大幅縮水,是否有利益輸送及洗錢的嫌疑、馬英九競選主席時歸還黨產的承諾,為何迄今沒有履行、黨營事業的盈餘分配給了誰,虧損是否為了脫產、國民黨海外資產及海外轉投資到底有多少、登記在私人名下的黨產有多少。

他也說,這些問題國民黨一定不會正面回應,最近一年來國民黨加速脫產行動,已經賣出近新台幣兩百五十億元的黨產,使全民追討不當黨產的行動更為迫切。

因此,民進黨將籌組全民追討黨產大聯盟,準備展開第二階段的公民連署行動,游錫堃呼籲馬英九停止、凍結國民黨及其附隨組織所有財務的脫產和洗錢行動、公布歷年來國民黨及其附隨組織從國家取得的財務全貌、停止繼續杯葛政黨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及政黨法,儘速將不當黨產歸還於國、還財於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