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防盜新制 新車零件須烙碼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黃敦硯/台北報導〕為避免汽機車失竊後,零件會被竊車集團「宰肉」賣掉,由警政署建議仿效美國推動的「汽機車辨識碼」,已獲行政院採納並形成政策,警政署預估,最快明年元月起,新出廠的機車若未在9處零件增設辨識碼,將不得領車牌,汽車則預計明年7月起施行,新出廠汽車須在15處部位加設辨識碼。

據悉,機車增設辨識碼部份已獲業者共識,至於汽車,國內業者原則上同意,惟尚未與進口汽車的代理商溝通,警政署近日將委請經濟部工業局、國貿局邀集進口汽車代理商開會討論。

根據警政署規劃,「汽機車重要零組件加設辨識碼」是在汽機車重要零件上打造或印上引擎或車身號碼,可增加小偷銷贓難度及遭警方查獲風險,提高銷贓成本,降低歹徒竊車意願,並可在警方破獲贓車解體工廠時,循著零件上的號碼追查原車主,警政署遂提議未來新出廠汽機車都應加上辨識碼,並已獲行政院認同,正積極推動。

其中,機車方面警政署已推動「機車烙碼」,由各縣市警局為民眾免費烙碼,另外,警政署建議,新出廠機車應在里程錶外殼、車頭面版外殼、車頭內箱、腳踏墊、座墊內面、置物箱內面、置物箱左車殼與右車殼、後車輪蓋等9處加設辨識碼,預計明年初可正式執行。

至於汽車方面,規劃在變速箱、大樑或底鈑、引擎蓋、汽缸頭、行李廂蓋或尾門、右前與右後葉子板、左前與左後葉子板、左右前後車門、行車電腦與隨車音響等15處加設辨識碼。

經與國內汽車業者溝通,業者同意新車加設辨識碼,但對行車電腦與隨車音響設辨識碼則有意見,惟因這2項零件是汽車失竊中最常丟的東西,警政署將再與業者協調,希望能配合政府政策,必要時提出另一套可以辨識的方法。

防堵銷贓 車輛減竊新思維

記者黃敦硯/特稿

每當警方查獲汽機車解體工廠,就要開始傷腦筋,面對滿倉庫的汽機車零件,因零件上面根本沒有可供辨識的特徵,不但警方難以確認是否為贓物,想要找出原車主將零件「完璧歸趙」更不可能。

這一切的問題,隨著警政署推動汽機車零組件加設辨識碼,將可迎刃而解。

過去,警方為打擊汽機車失竊案件,慣用手法就是偵破竊車集團與解體工廠,但因汽機車銷贓管道一直未有效根絕,縱使警方拚了命抓竊車集團,仍無法徹底減少汽機車失竊。

根據統計,台灣近5年來每年平均失竊汽車5萬輛,其中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車主投保汽車竊盜險,獲得約24億元理賠,但另未投保車主的財產損失超過80億元。

警方分析,汽車失竊無法降低的主因,是因為可以將車子整台轉賣,也可以解體後將零組件透過汽車修理廠賣給修車車主,警方無法從零件找到失竊車主,自然修車廠就有恃無恐使用贓車零件,如此一來,汽車失竊就無法有效控制 。

警政署因此改變過去「增加防盜設備、防止車子被偷」的思維,變成「防止銷贓,以防止車子被偷」,因而提出汽機車加設辨識碼政策,若歹徒要將辨識碼磨除、重新填補並烤漆,會增加困難度、成本,在處理不易且利潤變薄情形下,勢將遏止修車廠使用贓車零件,有效阻斷銷贓管道。

台灣本田汽車公司從去年底,已率先實施新出廠車輛增加辨識碼,該公司自行評估失竊率已降低5成,警政署認為成效不錯,而預估若車主多花2、3千元增設辨識碼,將可減少車輛被偷情形,建議車主也可自掏腰包加設汽車辨識碼。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