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消息

房仲業:台灣民眾一生平均換屋增至 4次

【大紀元9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文忠台北十日電)根據永慶房仲集團分析,近年來因低利房貸激勵,購屋門檻降低,購屋年齡層往下降,導致一般人一生換屋次數,從平均約 3次增加至4次。

首購大多來自個人自住需求或儲蓄投資,空間需求較小,大約為8~20坪。首換主因則是結婚後住宅坪數需求增加,將坪數增加至30坪 3房產品,但因剛結婚購屋預算有限,因此多半以郊區新屋為首選,未來轉售較為容易。

一般人在購屋約5至7年後,會進入二換族,原因大多來自子女成長及學區的要求,因此區位選擇會以市區精華區為主,再加上交通便利的條件,不但實際使用或未來易手都有其便利性與增值價值,並以25~35坪的標準格局為普遍性需求。

第三次換屋時,一般年齡約在45歲以上,此時個人事業應已具一定基礎,因此多半會以住宅品質為首要考量,選擇市區的高檔次精華住宅,藉以彰顯個人社會地位;或是選購親近大自然環境,提升生活品質與素質,此時需求空間大多在40坪以上,一般大多介於40 坪到80坪之間。

第四次換屋的主要目的大多著眼養老需求,此時購買的產品依個人不同需求而較多元化,諸如對就醫方便或對生活機能的需求等,市區或郊區各有所好,但通常面積不會太大,畢竟進入空巢期後,家中人口減少,所需面積一般維持在30~40坪左右。

永慶房仲集團總經理廖本勝表示,大屋換小屋後,勢必多出一筆收入,而近年股市等投資產品多難以獲利,甚至虧損風險提高。將這筆多出的預算投資具學區、捷運等優勢的套房或公寓產品,出租給學生或上班族,不失為老年退休後穩定的理財方式。

現今市場小坪數產品過去多以學生、單身貴族為主力客層,但近年來在換屋理財的觀念益趨普及下,「中年空巢族」也成為此類產品的愛好者,此類買方佔成交比例的35%。

換屋族因比首購族更有購屋經驗,對自己的需求也更為了解,但換屋過程複雜,包括資金規劃及買賣時機(先買後賣或先賣後買)、區域環境、公共設施、交通建設、房屋品質等項目都需要多方評估,才能順利完成換屋計畫,且換屋族購屋大多有特別原因,選擇適合自己需求的房子,顯然比選擇便宜的房子重要。

廖本勝建議,換屋族應考慮未來轉售與增值問題,才能換到保值潛力越來越佳的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