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差距是中國建構和諧社會嚴峻挑戰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9月2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季寬台北特稿)中共將於十月份在北京舉行十六屆六中全會,探討和部署建構和諧社會的具體問題。有報導說,中共中央已瞭解到,解決群眾最關心的問題是建構和諧社會的基礎。而當前貧富差距日益懸殊,正是建構和諧社會首要的嚴峻挑戰。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在「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下,貧富差距愈來愈嚴重。

貧富差距首先存在於農民和城鎮居民之間。一項統計顯示,中國農民人均年純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年支配收入的比率在一九八五年是一比二點五七,但是到了二零零四年,擴大成為一比三點二三。

中國著名的國情研究學者、北京清華大學教授胡鞍鋼指出,如果考慮到城鎮居民獲得的各種轉移支付和補貼等,農民與城鎮居民實際收入的差距約達五倍。

其次,中國的貧富差距存在於不同的所有制單位之間。由於一些國有經濟具有壟斷優勢,其職工的收入比其他單位職工的工資高得多,這些壟斷性單位如電力、自來水、天然氣、電信業、航空、鐵路等。

「二十一世紀經濟報導」引述一項年報指出,利潤排名在前四十位的國有企業,佔了中央企業六千多億利潤中的百分之九十五,其中十二家企業的利潤又囊括了中央企業總利潤的七成八,因而有「十二豪門」之譏。「十二豪門」集中在煤、電、油、運等行業,員工工資是中國平均工資水準的三至四倍。

再次,不同的行業也造成貧富差距。新華社的一則報導披露,中國行業間平均勞動報酬最高與最低之比,在二零零零年是二點六二倍,但是到了二零零四年,擴大為四點二五倍,這還不包括工資外的福利收入。平均勞動報酬較高的行業包括電腦服務、軟體、金融、科技服務業等,較低的是農業牧漁業等。

此外,貧富差距也存在於不同的地域。例如二零零四年人均收入最高的五個省市,是人均收入最低的五個省區市的兩倍有餘。

中共中央黨校刊物「學習時報」最近刊登一篇文章,從另一個角度替中國的貧富差距進行分類,指出貧富差距的來源包括自然差別、政策性差別、非正常差別。

其中政策性差別例如對農民和土地實行保護性政策,人為地把農民限制在土地上,結果給農民造成了嚴重的「保護性」傷害。

非正常差別「最典型的就是國家壟斷性行業中的勞動者,不同程度地將這種壟斷性收入,以各種合法和不合法的途徑分配給這些部門的個人所有,從而造成收入分配上的巨大差別。」

文章透露,目前中國社會「最關心的是分配差別問題,有的學者甚至使用兩極分化這個帶有濃厚革命色彩的傳統概念來形容今天的分配差別。」

的確,中國的貧富差距可以用「兩極分化」來形容。因為儘管身價達人民幣數十億元的富豪在中國已不少見,國際各種富豪排行榜也不乏中國面孔,但是中國國務院扶貧辦公室主任劉堅在今年三月指出,目前中國農村仍有兩千三百六十五萬人沒有解決溫飽問題,而年收入僅有人民幣六百八十三元至九百四十四元的低收入群體,也還有四千零六十七萬人,反映中國的貧富差距並非個別現象。

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樓繼偉今年稍早在「學習時報」公佈一項統計數字指出,「目前中國反映收入分配差異的基尼系數為零點四六,收入分配相當不均。」

國際間,基尼系數以零點四為「警戒線」,樓繼偉公佈的數字顯示,中國的貧富差距已經超過警戒線。

中國有專家認為,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已經成為社會和諧發展的「一大羈絆」,容易引起部分民眾心理不平衡,造成社會的不穩定。

今年五月,中共政治局舉行會議,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規範收入分配秩序的問題,顯示貧富差距已成為中共總書記胡錦濤要面對的重要問題。至於中共將採取何種方法解決這個問題,所採取的方法又是否能有效達成目的,還待進一步觀察。

相關新聞
貧富差距大七成大陸人認同濟貧重於劫富
中國貧富懸殊大到多數人無法接受
中國貧富懸殊太大 眾人無法接受
西進拉大貧富差距 台灣政府勿扮推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