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寬興:陳良宇倒了,「三個代表」不見了

楊寬興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9月28日訊】如果真如傳聞所說捲入社保基金案,那麼,陳良宇的下台並不冤枉,而他的政治品行之差,由於鄭恩寵和周正毅等案件的揭示,也早就不是什麼秘密,但涉及政治局委員這個層級的經濟案件,以如此出人意料的方式予以公開,並直接宣判一個政治局委員政治生命的終結,卻是十分罕見的。

我們不能完全否認現任中共最高領導層反腐敗的願望,畢竟,普遍的腐敗是長期以來的事實,而且已呈愈演愈烈之勢,畢竟,民眾對無處不在的腐敗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即使在現有政治體制內無法根除腐敗問題,中共也不能不做出一些反腐的姿態,以震懾那些膽小和沒有靠山的官員,並藉以改善中共政權越來越糟糕的形象。

另外,選擇上海這樣一貫霸道的獨立王國下手,當然可以有效地震懾各路諸侯,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政令不出中南海」的狀況,搶在十七大換屆之前,確立最高領導人一直以來令人懷疑的權威,使之可以順利主導十七大的人事佈局和未來的社會規劃。而這種強硬而突然的政治舉動,也可以使中央政權在與地方利益的暗中博奕佔據心理上的優勢,增加其在宏觀調控等問題上的發言力度。

現在看來,胡錦濤可算是綿裡藏針的人物,在貌似中庸的形象背後,有著嫻熟的政治手腕和老辣的權謀技巧,拿陳良宇開刀這樣一步險棋的背後,究竟有什麼樣的宮廷權爭我們暫時無法知曉,但是,一直有傳言說陳良宇會到天津做市委書記或者到青海做省長的,如果這些傳言不是高明的緩兵之計,那就說明最高層在以最徹底的方式拿下陳良宇的問題上,是需要下大決心的,對最高層來說,定是頗有一番艱難的利害權衡。

因為,在陳良宇背後站著的是誰,世人皆知。在中共漫長的內部鬥爭歷史中,只要別在政治上站錯隊伍,那麼,經濟問題和作風問題都只是無關緊要的小節罷了,我們可以肯定地說,「第三代領導核心」在位的時候,陳良宇既使捲入更大的經濟案件,也不會以這種方式戛然中斷其政治生命。

然而,陳良宇倒台一事中,最大的看點卻不在陳良宇本人的去留,有關此事的通稿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幾個沒有出現的文字。我將新華網的報導看了幾遍,又仔細地去聽電視新聞裡的報導,始終沒有等到「三個代表」這四個被媒體天天使用的字眼。在這個時候,所有的媒體都是一個調子,也就是說,沒有任何一家媒體慷慨地給予「三個代表」哪怕一角容身的紙片。「中央相信,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經過全黨同志和廣大人民群眾不懈努力,一定能夠有效遏制腐敗現象的滋生蔓延、促進黨風和社會風氣的根本好轉,一定能夠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黨中央的堅強領導自然是以胡錦濤總書記為前提的,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鄧小平的發明,這段權威的文字中,惟獨忘了給三個代表留點臉面。

這當然不會是疏忽,熟悉中國政治文字遊戲的人們自然懂得,在這種重大的新聞報道中,是絕不允許出現文字錯誤的,而新聞報道的內容本身,必定也經過了最高層的字斟句酌,也就是說,「三個代表」的缺位,是有意為之的怠慢和遺忘。這才是陳良宇下台的新聞中所透露出的最值得留意的信息。

我們當然不會忘記:在十六大召開之前,以黃菊為代表的上海幫人馬將「三個代表」思想吹捧為新時代的共產黨宣言時的那種肉麻的語言;我們也不會忘記;三個代表這四個帶有江澤民烙印的字符,已經被強行寫入中共黨章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可是,在陳良宇先生倒台的同時,「三個代表」竟也消失了。要知道,對「三個代表」的發明人來講,這可是最需要「三個代表」這四個字的時候啊。如果他早想到「三個代表」這四個字在鋪天蓋地的宣傳之後突然消失所透露的政治信號,也許,他也就不會那麼費力地推銷這「偉大思想」了。看來,無論把一個人的名字刻入石頭,還是刻入憲法,都不能保證一個人的不朽,更有趣的可能是,歷史會將很嚴肅地告訴我們:怎樣被刻上去的,就會怎樣被抹掉。馬恩列斯毛鄧江,概莫能外。

在陳良宇的下台之後,如果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政治不出現戲劇化的翻轉,那麼,我們當然可以說,中國歷史上漫長而沉悶的江澤民時代終於徹底結束了。自六四之後,每天都會出現在中國人耳邊的「江澤民」三個字,可能真的就要成為歷史。

陳良宇的倒台和「三個代表」的消失,說明在貌似平靜的政局背後,有著複雜而驚險的政治鬥爭。陳良宇的倒台和此前不久江澤民先生的山東之行、《江澤民文選》的高調宣傳、高智晟先生二百多天令人不解的自由吶喊以及突如其來的被抓這些事件背後的聯繫,我們尚無法得出準確的判斷和結論,中國政治的黑箱作業總是以類似懸疑小說的手法,給我們這些心理準備不足的讀者以沒有答案的雜亂章節。

「三個代表」的缺失當然並不意味著江澤民先生及其追隨者會步陳良宇的後塵,六四之後形成的政治局面中,中共權爭中的勝利者一般不再有毛澤東那種「宜將余勇追窮寇」
的氣概,他們意識到中共的每一次分裂,對中共的前途都是致命的打擊,因此,他們一般滿足於最低限度的勝利,而不會將對手全數逼到沒有退路的境地,因此,即使「三個代表」這個詞組還會偶爾出現於大小媒體中,那也並不令人奇怪,畢竟,為了維護一個政權的形象,新的當政者未必願意在勝利之後進行非實質性的清剿行動,而理論上的爭執更是從鄧小平時代起就刻意避免的,這和鄧小平抹去了毛澤東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政治和人事痕跡,卻保留了「毛澤東思想」這張皮是一個道理。

但「三個代表」在其發明人和追隨者心目中的那種需要,卻將在陳良宇倒台之後,一去不復返地被怠慢和遺忘了。而這對江澤民先生來說,可能已是政治鬥爭失敗後的最好結果。

轉自《新世紀新聞網》(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以侵犯人權的方式推行計劃生育貽害無窮
楊寬興:民不聊生,何國生?
楊寬興:一個「反革命分子」孤獨地死去
楊寬興:「六四的」《頤和園》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