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電腦以及互聯網發展令人眩暈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9月6日訊】(美國之音記者:韋弗2006年9月6日華盛頓報導)古老的計算工具演變成今天威力強大的電腦經過了漫長的歷史。但是,最近十幾年來的發展速度超過了過去的幾百年,簡直令人眩暈。

*計算機發展走過漫長歷史*

可以說,第一台個人計算機相當於古時候簡單的計數工具。不過,這可能追溯的太久了一些。有些人會說,第一部真正的計算機器是布萊斯.帕斯卡在17世紀中葉發明的。帕斯卡是法國科學家和發明家,他使用輪盤和切口的組合設計了一部機器。這些輪盤和切口組合在一起就可以進行加減運算。

幾年之後,一位德國科學家改進了帕斯卡的發明,創造出一套能夠進行乘除運算的系統。

同一時期,有一位名叫喬治.布爾的英國人,他研究出一套基於0和1的二進制數學體系。布爾邏輯對於當今時代電腦的發展來說非常重要,但是仍然有更多的一些歷史事件需要介紹說明。

在1890年,人口普查工作人員藉助於一套由赫爾曼.霍爾瑞斯設計的系統來統計和計算美國的人口。那套系統誕生於1888年,使用兩台機器。一台機器通過在紙張上打孔來輸入信息,另外一部機器則快速地讀取這些小孔的信息,並計算出最後的總數。

*IBM誕生*

赫爾曼.霍爾瑞斯再接再勵,創辦了一家公司,名為「製表商用機器」。1911年,他出售了那家公司。13年之後,那家公司正式成為著名的「國際商用機器公司」,也就是眾人皆知的IBM公司。此前,那家公司在加拿大已經以「IBM」的名字運營。

1930年,使用齒輪和輪軸的模擬式計算機已經可以用來求解微分方程。複雜的數學運算變得容易了許多。後來,「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的「MARK 1」型計算機,使用一套電機交換系統執行運算。而後,被稱為「電子數字積分器和計算機」,縮寫為ENIAC「愛尼亞克」的計算機於1946年誕生。這部計算機採用的是真空電子管系統。

「愛尼亞克」計算機體積龐大。它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座建築裡佔據了差不多170平方米的面積。「愛尼亞克」和以往的任何計算機都不一樣。至少和老式計算機相比,它的數字處理過程是閃電般的迅速快捷。

*電子處理信息*

模擬式計算機使用的是移動機械部件。數字設備是以數字的形式,採用電子方式處理信息。這兩者之間簡直有天壤之別。

直到1970年代,對於一般普通人而言,計算機顯得太過龐大和昂貴。大部份的計算機主機都是由政府部門、研究中心和大公司所使用。但是人們找到了讓計算機變小、增強其功能和運行速度的方法。晶體管取代了真空管。後來,集成電路的誕生使得一小塊晶片上就可以組合布設很多晶體管。

設在加利福尼亞州的蘋果電腦公司在1970年代後期開始銷售個人電腦。但是使人們對家庭電腦產生廣泛興趣的還要歸功於IBM的個人電腦。

*IBM個人電腦開創新天地*

跨越時空,從1924年跳躍到1981年,準確地說是1981年的8月12號。在那一天,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宣佈,該公司推出了一種被稱為「IBM個人電腦」的新產品。雖然在當時它並不是第一部面世的個人電腦,但是它的成功卻有力地促進了一個新市場的建立。

當時,IBM公司的一位管理人員說,這種個人電腦「是為幾乎每一個希望在辦公室、大學校園或者家裏擁有一套個人電腦系統的人預備的」。很多美國人當時覺得這種個人電腦的價格合理,每部電腦的價格大約為1500美元。

*兩公司成為領潮兒*

IBM個人電腦取得的成功,受益者不僅僅是IBM一家公司。它還幫助兩家年輕的公司得以發展成為今天個人電腦行業的領潮兒。

IBM公司為生產自己的個人電腦,從英特爾公司購買電腦的中央處理器。英特爾公司當時建立只有僅僅10年的時間。IBM公司還請微軟公司為其提供程序設計。那個時候,微軟公司還是一家規模很小,名不見經傳的公司。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在1975年創辦了微軟公司。

IBM的個人電腦當時採用的是微軟公司最早的DOS系統版本,DOS是「磁盤操作系統」的英文縮寫。當今,在世界各地絕大多數的個人電腦裡都可以找到微軟操作系統。

筆記本電腦的研製開發意味著人們可以把電腦帶到任何地方。與此同時,電腦繼續變得越來越小。

*掌上型電腦問世*

在1990年代,人們開始談論「掌上領航員」和「黑莓」以及其它形式的PDA,即「掌上電腦」。一個人能夠做到把微型電腦,甚至移動電話和因特網握在掌中,而這一切只需使用一隻手。

微處理器和不斷改進換代的無線通訊技術為人們帶來了移動電話的時代,後來被簡稱為手機的移動電話又增加了照像以及更多的功能。人們在手中掌握的運算功能和速度要比當年用一間屋子才能裝下的大型計算機具備的運算功能和速度更強勁、更迅速。

IBM公司的個人電腦很快就開始面臨對手越來越有力的競爭,其中之一是蘋果公司1984年推出的「麥金托甚」電腦。人們喜歡蘋果電腦的一點是它容易使用。磁盤操作系統DOS的用戶必須使用鍵盤輸入指令,而「麥金托甚」電腦的使用者只需輕輕地點擊顯示屏上的圖標。蘋果公司吸取的是施樂公司設計者的思路理念。後來,微軟公司在開發視窗操作系統的時候也採用了這種方式。

蘋果電腦至今仍然有不少忠實的支持者,但是這些蘋果電腦用戶只佔個人電腦市場的一小部份。而IBM公司甚至不再製造生產個人電腦,去年把公司旗下的個人電腦業務出售給了中國的聯想集團。

個人電腦今後將走向何處?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應當先談互聯網。互聯網起初在1960年代是作為美國國防部的一個項目出現。當時設計這樣一套系統是為了在即使發生核戰爭的情況下,也能夠把美國各地的科研人員以一種安全可靠的方式連接起來進行通訊交流。設計者把各個網絡相互連接,成為一個大的網絡,這套系統沒有中央控制的環節。這樣一來,即使喪失一個或者更多的環節,信息也還是能夠互相流通。這套四通八達的系統就像是一個蜘蛛網。

互聯網在1990年代進入廣泛應用的階段。人們開始知道,「WWW」的意思是萬維網。蒂姆.伯納斯.李當年在瑞士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物理實驗室發明了這套系統。現在公眾可以通過新的方式發送電子郵件、在網上尋找信息或者購物。如果沒有互聯網,很多人現在簡直無法生活。

*互聯網將成為個人電腦未來*

因此,很多人就把互聯網的未來視為個人電腦的未來。雷.奧齊就是持有這種觀點的一個人。他設計了廣泛使用的IBM公司產品「蓮花筆記(LOTUS NOTES)」電子郵件和群組連接數據庫。最近,他被任命為微軟公司的首席軟件設計師。

自從去年加盟微軟以來,雷.奧齊一直試圖讓微軟公司的軟件能夠更好地與互聯網結合共存。縱觀整個電腦業界,越來越多的程序被設計用於互聯網,而不是存儲在個人電腦裡面使用。微軟公司正在提供更多的基於互聯網的產品服務。

雷.奧齊談到時代變遷這個話題時說,「個人電腦時代」已是明日黃花,現在是互聯網佔據中心地位的新時代。

但是,互聯網本身又會走向何方?對於互聯網的改進已經有很多談論,人們說這些改進將代表下一代互聯網。他們稱下一代互聯網為「互聯網2.0」。在人們滿懷希望和憧憬的同時,互聯網需要解決安全弱點問題的報導也不時進入人們的視線。

在最近幾個月裡,有關「網絡中立性」話題引發的爭論可謂沸沸揚揚。互聯網中立性主要指的是互聯網服務生產商不應當加速、減緩或者阻礙互聯網上的任何信息流動。換句話說,所有的互聯網內容提供者應當被一視同仁。

電訊公司表示,他們花費了大量資金建立起能夠傳輸互聯網信息的通訊系統。他們說,對於那些經常使用這些系統的用戶或者那些願意支付更高的費用享受特殊服務的用戶,他們應當可以收取更多的費用。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李家同:電腦操作系統就像柴米油鹽
李家同:一定要重視機械和化工產業
李家同:如何防止電腦駭客的入侵
大西洋第6熱帶低壓形成 威力增強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