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發現霜毛蝠 台灣特有亞種

人氣: 1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張瑞楨/中縣報導〕台灣生態研究又有重大發現!東海大學博士班研究生陳家鴻上月28日於新竹縣山區,捕獲一隻全身宛如覆霜般、擁有纖細白毛的霜毛蝠,這隻蝙蝠是台灣首度捕獲的霜毛蝠活體,也是台灣第二起發現霜毛蝠的紀錄,台灣第一次發現霜毛蝠屍體的時間,是在54年前。

首度發現活體霜毛蝠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林良恭指出,霜毛蝠是分布於北半球高緯度的珍貴稀有蝙蝠,主要棲息於日本、韓國、中國華北與俄羅斯烏蘇里江;台灣首度發現霜毛蝠的紀錄,是美國學者大衛強生於西元1952年,在台中縣東勢鎮馬鞍寮地區取得居民拾獲的一具毛色奇特的蝙蝠屍體。事後鑑定該具蝙蝠屍體是霜毛蝠,目前標本存放於美國史密松尼博物館,此後台灣即未再發現霜毛蝠。

見證高山生態系多樣性

林良恭指出,該隻霜毛蝠對台灣生物學研究具有兩項重大意義,首先,台灣竟有珍貴稀有的北方高緯度蝙蝠,足以顯示台灣高山生態系的多樣性與重要性。再者,台灣的霜毛蝠可能因歷經漫長的地理分隔後,分化成為基因獨立的台灣特有亞種蝙蝠。

陳家鴻是於海拔1800公尺的觀霧山區,以豎琴網捕獲這隻霜毛蝠,豎琴網形狀類似豎琴,上方綁著蝙蝠的超音波也無法偵測到的纖細鋼絲,撞上鋼絲的蝙蝠不會受傷,但會摔入豎琴網下方的籠子裡。

目前這隻霜毛蝠住在東大生命科學系的野生動物學實驗室內,牠的體型與強生取得的霜毛蝠遺體類似,體長約7公分,尾巴長4公分,耳殼末端呈鈍圓形,僅拇指有爪,以昆蟲維生,陳家鴻等人正進行其基因類型鑑定。

十三年內 發現12種新品種

同樣是會飛的動物,台灣蝙蝠的研究,比水鳥至少遲了20年,學界直到西元1993年以後才急起直追,但短短13年收穫豐碩,至少發現了12種新的蝙蝠品種,其中有6種的種名尚待鑑定。

日本學界早於日治時代即研究台灣的蝙蝠,現有台灣蝙蝠文獻幾乎都由日本學界建立,少數則由美、英學者建立,台灣光復後,蝙蝠研究幾乎停頓,直到1988年台灣學界才有首篇蝙蝠研究的碩士論文,之後又停頓數年,1993年起才又投入蝙蝠研究。

研究成果匱乏,國人也不熟悉蝙蝠,部分居民還惡意破壞蝙蝠棲地,甚至對蝙蝠產生誤解,例如遊客潛入瑞芳蝙蝠洞放沖天炮,把蝙蝠嚇得跑光光;還有人擔心蝙蝠傳播SARS,驅趕躲在隧道內的蝙蝠,令學界相當沉痛。

112種新的蝙蝠品種中,已鑑定品種學名的有黃喉蝠、寬耳蝠、金芒管鼻蝠、黃胸管鼻蝠、姬管鼻蝠、金黃鼠耳蝠,尚未鑑定出品種學名的則有彩蝠、長尾鼠耳蝠、 大腳鼠耳蝠、高山鼠耳蝠、高山家蝠、山家蝠,不包括金門,台灣目前已發現的蝙蝠已累積增加到30種。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