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演出盡是「黃金價」

標籤:

【大紀元1月12日訊】(BBC特約撰稿人 江迅撰文) 從聖誕到元旦到中國新年,正是中國大陸演出市場的「黃金檔期」。

1月13日,上海有一場東方小交向樂團「鋼琴三『鍵客』」專場,這場音樂會的水平如何,那是另一個話題,它的亮點是票價相當低。

這是2007年東方市民音樂會18場演出的第一場,上半年每月一場,下半年每月兩場。

東方音樂會自2006年下半年開始舉辦,以高質量、低票價的方式,推廣古典音樂。票價僅是30、50、80元人民幣(下同),首場音樂會的近2000張門票,在演出前一週便售罄。

時下舞台和劇場並不缺少高水平的音樂會等各種演出,但高昂的成本卻令演出的票價居高不下。

「帕瓦羅蒂全球告別中國巡演」的票價最低為500元,最高達3200元﹔日本彩虹樂隊演唱會,票價1500元以上,還設有2000元、3000元和5000元的﹔「甜蜜蜜──鄧麗君交響金曲演唱會」的票價為280至1280元。

在上海,大中型流行音樂演唱會大都設有千元以上的票價,一般演唱會VIP票價鎖定980元、1280元、1580元和1880元等所謂吉利數字。

遼寧大劇院是瀋陽檔次最高、表演藝術最活躍的場所,新年前後的票價離譜得令人咋舌:「聲之韻新年音樂會」貴賓特甲VIP為2007元,7個檔次的平均票價為982元。

就連供「草根」階層看的民間藝術團的草根演出,竟然也滿眼盡帶「黃金價」,趙本山及其弟子常年演出的瀋陽劉老根大舞台,聖誕之夜的二人轉,前排沙發坐席每張票價280元,1排至6排每張240元,最便宜的角落位置也要80元。

闊少文化

當今的劇場文化堪稱「闊少文化」了。如此高票價,令劇場文化缺少平民意識,將普通百姓完全排除在劇場外。

有消息說,瑞士蘇黎世話劇院可謂久負盛名,最高票價只相當於當地一個教授月工資的1/240﹔羅馬一張最貴的歌劇門票只是當地教授月工資的1/66,而中國大陸北京、上海、廣州等大都市買一張較高水平的歌劇、芭蕾舞、交向樂的演出票價,需500至800元,相當於中國一般教授工資的1/12。

德國柏林愛樂樂團在北京演出,最高票價4000元,該樂團在柏林演出門票僅43歐元,相當於一個德國教授的1/100。

中國的演出票價往往高出發達國家10倍以上。難怪百姓紛紛抱怨說,他們已經好多年沒有進劇場看演出了,劇場不再是窮人去的地方。

票價為何居高不下

前不久舉行的全國製片人大會上傳出驚人數字:電視劇投資的50%都被演員瓜分﹔中央電視台人士透露,中國大陸電視劇80%虧本,10%保本,10%賺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演員漫天要價﹔《激情燃燒的歲月》等電視劇的演員片酬,佔了整部電視劇製作經費的70%。

大牌身價

同樣,劇場演出中,演員的演出費越來越高是主要原因之一。變得越來越「大牌」的歌手,由其經紀和演出公司提出越來越高的出場費要求,港台和海外的一線明星,出場費往往高達幾十萬至數百萬元。

演唱會市場直接與歌手的演藝事業相關,在實際操作中,很多演員及其公司,往往會將演唱會票價的高低視作對歌手實力和人氣的象徵。

一位港台歌手的演唱會票價賣到2280元或者3200元,與他實力相當的其它歌手,再在這座城市舉辦演唱會,如果自己的票價比這個水平低就是自貶身價。

此外,演出班底的日常開支,演唱會期間的食、住、行檔次不斷上升﹔劇場租金越來越高﹔舞台精品「大製作」之風越刮越烈﹔公款購票的消費,抬高了藝術演出的門票價格﹔一個無底洞的演出宣傳費更令成本大增……如此,演出票價就「高處不勝寒」了。

2006年那台「鄧麗君交向金曲演唱會」的演出者是「超女」張靚穎和不大有名氣的歌手紀秋鈴,這兩個大陸歌手的拚台演唱會,票價竟然高得離譜。

其實,演唱會伴奏曲目並不複雜,用交響樂隊,為什麼不能就地解決而非要從北京請一支樂隊,成本不就高了?

據說,因為演唱會使用了「鄧麗君」的名號,就需向代理鄧麗君身後事的海外機構繳納名號使用費,數額還不小,承辦北京演出的北京公司就乾脆不要「鄧麗君」名號,只需繳納詞曲版稅,便省下一大筆錢。

有報導說,紀秋鈴簽約一家在香港開辦的公司,她要去香港訓練,香港公司的經紀人去大陸,開銷都要算在這台演唱會的成本裡。如此各種名目的費用都往成本裡算,觀眾的票價還能不高嗎?

奧運和錢包

誰都想能以最低消費,享受最好的藝術享受,但高票價遏制了普通百姓對文化的享受渴望。人們對劇場演出高票價的抱怨聲、批評聲,始終不絕於耳,目前也似乎難有解決辦法。

明年就是北京奧運會舉辦年了,近來人們從劇場演出票價又議論到奧運門票的價格。

得到一個奧運會紀念品可愛的「福娃」,是許多中國孩子的心願,但在北京紀念品專櫃裡,最小的6寸福娃46元,最大的10寸福娃188元,買一套福娃,最小的要290元,最大的需940元。這對很多低收入家庭而言,孩子的夢不是那麼容易圓的。

由福娃說到奧運門票,成為時下網民熱議的一個話題。

前不久,北京奧組委公佈符合公眾收入水平的奧運門票價格,在全部可售票中,定價等於或低於100元的票數占58%,價格最低的是面向青少年的預賽門票5元,開幕式的最高票價5000元,也只是近幾屆奧運會最高票價的一半,200元的最低票價只是近幾屆奧運會開幕式最低價的1/5。

低票價是好,但13億人口決定了奧運門票的稀缺,稀缺就顯得珍貴。究竟以什麼價格分配和如何分配奧運門票,人們最關心的不僅是低價,更關心分配的公平,公平比低價更為重要。

腐敗成風的官場,民風不正的社會,不知道那些低於100元的票子和5元的學生票最終會落到誰的手裡,會不會是那些與權力沾親帶故的人?

當局不是一再要社會和諧,社會公平嗎?人們期待劇場票價也好,奧運票價也好,能離百姓越近越好。(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辛灝年:中國命運與臺灣前途(上)
透視中國:結婚是件「喜」事
透視中國:健康飲食 究竟聽誰的
透視中國:遊街示眾 違法的「中國特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