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原住民的第一人 高一生生命史日本人也研究

人氣: 3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蓉台北三日電)什麼樣的人不只讓後世子孫懷念,也讓外國人重視?被台灣行政院文建會副主委吳錦發譽為「原住民的第一人」的高一生,近年來受到台灣和日本的重視和研究,是台灣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政治、文學和音樂家。日本已成立「高一生研究會」,文建會也持續研究高一生,讓年輕一代深入了解高一生。

高一生生於一九零八年,為台灣鄒族早期的知識精英,也是台灣早期難能可貴的一位思想家,終其一生致力於族群關懷。

期間他更以音樂創作,表達了對於「愛」與「夢想」的真摯與堅持。畢業於台南師範學校後,回到鄒族部落,於當時的阿里山達邦部落的教育所任教,為了表達對家鄉的發展與情感的抒發,他藉由創作歌曲,流露出心繫家園與族群的關懷。

一九四五年為了實踐個人對族群的抱負,擔任第一任吳鳳鄉鄉長,高一生為族人爭取與尋覓更廣大的農耕牧地,也實踐自己對新時代的族群理念,並從更科學的領域觀點,鼓勵族人新興的生活知識。

戰後,首先提出原住民「民族自治」的理想,對於原住民族群之間的發展,常與各族群交換有關於自治的理想。二二八事件發生後,高一生因協助涉案者至阿里山避難,於一九五二年被捕,成為白色恐怖時期的受難者之一,之後他因「匪諜叛亂」罪於一九五四年受難。

吳錦發說,今天從高一生傳記留下的隻字篇章可以發現,他有高瞻遠高矚的理想,至今他仍不知道為何他那時就提出原住民自治理想,推測可能和認識俄國語言學家聶夫斯基((N.A.nevskij 1892~1937)有關。

史前文化博物館館長浦忠成指出,傳寫高一生並不難,因為從小就聽到有關高一生的很多傳說,其中有正面也有負面的內容,身為鄒族人和知識分子,浦忠成認為有責任釐清真相。

他談到,有關高一生的傳說很多,且有很多關於高一生的資料沒有被公開過,部落仍有很多耆老的記憶要蒐集,因此今天推出的新書「政治與文藝交纏的生命─高山自治先覺者高一生傳記」只能說是現階段可以獲得的資料內容。

在日本的「高一生研究會」已推出有關高一生研究系列五集,系列研究預計於二零零八年到一段落;文建會指出,這個研究會是日本學者專家組成,研究高一生的專門團體,研究會的成員甚且經常回到高一生的原居地阿里山,做貼近的觀察與訪談,與台灣學界也互動頻繁。

浦忠成表示,台灣學者專家也會和日本方面合作交流,討論如何讓高一生留下的音樂、藝術能持續流傳下去。

「是誰在森林深處呼喚?寂靜的黎明時候,像銀鈴鐺一樣,華麗的聲音 呼喚著誰?啊!佐保姬啊,春之佐保姬...」吳錦發朗頌著高一生寫給妻子的歌「春之佐保姬」,感歎高一生的生命太匆促,希望讀者可以藉由新書用心體會高一生留下的藝術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