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華商 俄羅斯面臨市場危機

【大紀元1月31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三十一日電)俄羅斯政府宣佈從四月起禁止境外人士從事商品零售業之後,大批中國商人開始撤離,卻引發當地商品匱乏、物價上漲情況。為此,部分地區民意代表呼籲政府延長華商工作期限。

南京「現代快報」報導,俄羅斯新規定已使得首都莫斯科和「北方之都」聖彼得堡部份市場變成「空城」,許多來不及申請工作許可或不願意冒險的外國人,紛紛選擇離開。

聖彼得堡市一處市場管理處代表說,「聖彼得堡人早就忘記如何做買賣,而農場主人把自己的商品運進城也無利可圖,況且他們也不足以填補市場上的所有空缺。」

另一處市場管理人員坦承,「現在有百分之八十的售貨員崗位空缺,現在還不知道如何把它們填滿」。

目前莫斯科當局正在設法解決職位空缺問題。根據莫斯科居民就業管理局統計,去年十二月初,平均月薪七千五百盧布(約合二百八十三美元)的消費品市場售貨員約缺少四千人,但登記尋找這份工作的只有兩千人,其中多數人要求更高工資。

據稱,新規定對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影響極大。由於中國商人離境,引發商品匱乏、物價上漲等衝擊,當地民眾掀起搶購熱潮。

對此,俄羅斯各地呼籲政府採取積極行動,防範爆發市場危機。

俄羅斯濱海邊疆區的烏蘇里斯克市議會代表向濱海邊疆區立法會議發出請求,希望能向聯邦政府和國會施壓,允許中國商人留在當地。

烏蘇里斯克市是烏蘇里斯克鐵路和西伯利亞鐵路的交匯點,原屬中國領土,一八六零年根據「中俄北京條約」劃為俄國領土。

來自黑龍江省五常市、在海參崴經商的中國商人張東煜說,從一月十日起,海參崴零售市場都在「揮淚甩貨」(大拍賣)。不少俄羅斯人擔心中國人撤出後,生活將受到極大影響。

海參崴華人商會副會長、「東方僑報」主編薛會林分析,許多俄羅斯下層民眾希望中國人留下來從事零售經營,這使得部分地方政府十分為難,因為這是俄羅斯政府的決定。新規定是基於俄羅斯國家利益。

報導說,最近傳出俄羅斯政府可能推遲零售業禁令。近日俄國政府召集各地移民局長開會,緊急磋商此事,預計未來幾天會有結果。

薛會林說,清理華商肯定照常進行,但也許不是那麼激烈。最近俄國當局可能先清理一批中國人,但移民局會採取一些辦法,讓部分符合條件的移民有序及有控制的留下來繼續經商。

相關新聞
俄羅斯高度重視保持戰略核武優勢
俄羅斯與白俄羅斯石油運輸談判陷入僵局
俄與白俄石油運輸問題最後關鍵在經濟因素
格魯吉亞不怕俄制裁 經濟增長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