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一博物館舉行最大規模黃金展

標籤:

【大紀元1月4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法拉伯2007年1月3日紐約報導)1848年1月,詹姆斯.馬歇爾在加利福尼亞的薩特堡挖水溝的時候突然看到一塊閃閃發亮的金屬物質,他的發現引發了震撼歷史的“淘金熱”。將近160年後,紐約市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主辦了最大規模的黃金展覽,擁有世界最多的貨幣黃金的聯邦儲備銀行就坐落在紐約。

一次“拜金”之旅

黃金意味著財富、華美和身份,它還帶來貪婪,造成痛苦,甚至導致戰爭和死亡。

為了得到它,人們掘地採礦,還要把它加溫融化,再加工成各種形狀、大小和價值的金品。

為了它,海盜們殺人越貨,運動員們你爭我逐,音樂家們也要苦苦奮鬥。

集天下黃金為一體

它如此珍貴,如此萬能,如此價值連城,卻又如此稀有。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共同館長詹姆斯.韋伯斯特說,把全世界現有的黃金都加在一起,在一個地方就能容得下。

韋伯斯特說:“如果真的能集天下黃金為一體–當然這從來也沒發生過–但是如果真的把它聚集成一個大金塊的話,那它的邊長也就只有大約20米。換句話說,它可以裝滿大約60輛集裝箱卡車,這可實在不算多。”

自古以來的黃金夢

如今,黃金成了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最閃光的展品,人類在歷史長河中跟這種貴重金屬結下的不解之緣盡現在遊人面前。

韋伯斯特說:“人類社會與文化跟黃金的密切關係有6千多年的歷史了。有意思的是,對黃金的追求已有很久了。”

透過厚厚的玻璃隔窗,藉著明亮的燈光,博物館的遊人可以重溫人類自古以來的黃金夢想。

最大的天然金塊

展品包括“科爾特斯皮靴”,這是西半球發現的最大的天然金塊,還有從沉入海底的西班牙大帆船上打撈出來的稀有金幣。

從古代土耳其到當代好萊塢,黃金展品的形狀和樣式,應有盡有。

這裡不僅僅有歷史探索,還傳授科學知識。展覽帶著遊人走過黃金的生產程序,親身體驗這種世界上最讓人夢寐以求的金屬是如何問世的。

黃金的多種特色和用途

喬治.米林.斯坦利為世界黃金理事會工作,他是首批參觀者之一。他站在一間滿堂金箔的屋子裡解釋說,雖然人們加工的黃金有78%都用於珠寶首飾,但是,這次展覽彰顯的是黃金的多種特色和用途。

他說:“博物館這次的展品包括尼爾.阿姆斯特朗登月時戴的頭盔上的防護罩。它看上金光閃閃很漂亮,但是這並不是為了美觀,而是為了實用。它反射熱和反射輻射的功能最強,是可能使用的最安全的材料,為翱遊太空的人提供防護罩。金子有這種特點,它不跟環境中任何的其它物質發生反應,也就是所謂『生物惰性』,這意味著它在醫學和科學上有很多的妙用。正是這類獨特的性質才使金子變得如此特別。”

黃金的商品價格

這次展覽還是互動性的,遊人可以站到秤上,看看自己的體重如果折成黃金,按當前的市價能值多少錢。

“黃金展”在2006年11月開幕。2006年,黃金的商品價格創下了歷史新高。

米林.斯坦利說:“過去幾年來,把黃金做為投資又成了時髦,珠寶首飾多用黃金也重新成為時髦,因此,這次展覽可謂恰逢其時。”

“黃金展”在紐約市中央公園附近的美國自然博物館舉辦到2月底,然後將到美國各地以及全世界巡迴展出。

相關新聞
美車行受網絡攻擊影響 改拿紙筆記錄交易
五大狡猾旅遊騙局 專家支招如何應對
美匯率操縱國觀察名單 日中在列 原因不同
【見習演員學生生活】神韻藝術家的搖籃——飛天大學剪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