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馬英九赴竹市 與學生分享長跑人生故事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彥瑜新竹市四日電)中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今天到新竹教育大學演說「長路人生生命故事的分享」。他說,長路經驗帶給他很多人生啟示,包括「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不要怕輸在起跑點,也要對人天生不平等認命,要做自己最擅長的事。他給學生的忠告是認清情勢、瞭解自我、慎選目標並力行計畫。

馬英九表示,馬拉松賽全長四十二點一九五公里,要參加馬拉松,必須在三個月前開始調整飲食和體能,賽跑時也要隨身攜帶可以很快消化增加體力的食物,而鞋子等裝備也很重要,正是所謂「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參加馬拉松賽沒有人在一開始就跑得很快,因為永遠有機會在後面趕上,所以「不要怕輸在起跑點」。

他說,參與馬拉松賽時,他在十七、八公里的折返點,就看到領先群的選手已經跑到終點回來,體認到人天生不平等,所以人一定要做自己擅長的事,只要發揮自己的優勢,何必一定要強求自己。

他說,健全的國民要五育俱全。如果來得及的話,每個人一定要選擇一種運動、學會一種樂器,讓它們陪伴你一生。他開玩笑地說,有很多人批評我只會跑步,但他們錯了,因為我也會騎腳踏車。不過,其實游泳和跑步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可以治療二十一世紀盛行的憂鬱症以及肥胖,而藝術則能增加情緒智商 (EQ)。

另外,對於學生詢問如何培養國際觀,馬英九表示,國際觀不是高深的理論,而是國際的知識、見識和膽識。要瞭解各國的狀況,多接觸國際事務,吸收新聞時能有自己的見識,瞭解西方媒體報導新聞時可能有的偏見,最後還要有膽識做出重要決定。外界常有外語好、常出國就是國際觀的迷思,但若以此推論,遊行社導遊最常出國,難道就是最有國際觀?

他說,國際觀是人類的普世價值,從傳統社會進步到現代社會,就是從「身份」進步到「契約」,所以,好好對待你家外勞,就是國際觀的表現。國際觀是不卑不亢、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流利的外語以及出國的機會有助於國際觀,但最重要的是體會其中的普世價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