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價時代的省思

豐華

人氣 13
標籤:

紐約原油期貨價格9月14日再度飆上每桶80美元大關,收盤創下80.09美元歷史新高紀錄。20日,十月期貨價格再創新高,收在八十三點三二美元。1980年代的石油危機、能源危機,至今讓人談「油」色變,心有餘悸。

油價漲!漲!漲!高油價、高物價,是當前全世界人類所共同感受到的最切身問題。

國際油價震盪飆高

國際原油價格從2002年6月每桶25.44美元起,急速翻揚,2005年6月突破50美元,8月邁上67美元 ;去年漲到78.40美元的歷史新高,後來才回跌到49.9美元。

今年8月1日卻再度又創下每桶78.77美元的歷史新高,因為美國政府公佈的原油存量數字遠低於市場原先的預期,因而變本加厲引發油價狂飆震盪行情。所幸,6日紐約9月原油創下自2004年底以來單日最大跌幅,9日國際油價又下探跌破70美元 ; 9月終於飆上每桶80美元。分析家指出,今年年底前的國際原油價格,每桶將上看85美元,甚至於至90美元 ; 2008年底,或許繼續上揚至每桶95美元。

分析指出,自2006年11月OPEC減產後,全球原油備用產能提升,一直到現在還是上揚的明顯走勢。在全球能源需求增加,油國組織卻持續減產的雙重催化效應下,這波國際油價的漲勢才會如此的兇猛。

最近幾年來,中國、印度等人口密集的國家經濟發展快速下,使得原油價格在近五年內大漲超過兩倍,連帶著製造業成本上升和相關消費物價持續高漲,情況之嚴重為歷年來所未見。不可諱言的,消費人口的增加及資源的稀少也是物價上漲推波助瀾的主因。然而,全球可以使用的資源會越來越少,原油又不是再生能源,未來一定會達到產量的高峰 ;至於全球人口數,按照聯合國統計預估,到 2050年將暴增到92億人;因此,物價未來詞持續上漲恐怕也是必然的事了,嚴謹的來說,通貨膨脹應該也是世界各國必須共同面臨的切要課題。

世界石油的需求每年都在上揚,石油的需求的三分之一的增加量是來自中國。現在全球的石油生產就幾乎到了極限,剩餘的產能只有每天150萬桶。試問,我們怎麼可以容忍得坐視不管,竭澤而漁呢。

高油價與通貨膨脹的關係

國際主要原物料價格高漲原因,一部份是受到高油價的衝擊海運費高漲轉嫁所致 ;其二是,人們必須尋找替代能源,因而對生產其他油質的原料玉米、黃豆、小麥等有很大的需求,牽連到的價格自然就水漲船高了。這波物價飆漲的另外因素是氣候變化導致農產品歉收以及新興國家急速發展,導致供需失衡。

儘管油價對通貨膨脹是有一定的影響,但是也不是等比例的絕對關係。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數據,台灣在1980年代石油危機時,消費者物價指數高達19.01%;但是, 2000年油價高漲時期卻只有1.26%;至於今年7月物價指數較去年同期甚至於反而下降 0.34%,因此兩者的升降並非有必然的關係,還要看當時內需強勁與否。官方的說法,由於台灣內需緩步回溫、水電價格波動不大,加上2006年基期低,所以目前並無明顯的通膨現象。

高油價下的應變

有鑑於全世界面臨石油蘊藏量漸被開採枯竭,與地球大氣溫室效應持續擴大,各國競相投入生質能源開發,以降低依賴化石能源和減緩CO2排放。

巴西是目前最成功將石油倚賴度大幅下降的國家,巴西目前生質酒精占四成的能源用量。生質酒精是利用糖質(如甘蔗、甜高梁等)、澱粉(如甘藷、玉米)與纖維素能源作物轉的之酒精,屬於再生能源的一種。

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節約能源,發展替代能源和再生能源已經是全世界的共識,是必須共同努力以赴的切要課題。

台灣對高油價的應變

依據經濟部能源局提供的數據,2003年至 2006年台灣的進口油價每桶依序分別為28.42美元、35.34美元、49.09美元和 61.05美元 ; 2007年前六個月為59.15美元。油品零售價格也水漲船高,以95無鉛汽油為例,每公升依序為 20.30元、22.90元 、24.60元、24.60元; 現在為29.80元, 漲幅高達46.8% 。

高油價年代,消費者當然得多動腦筋錙銖必較,勒緊褲帶想辦法節省油錢。汽車整體銷售量驟減,大排氣量中古車車價狂跌,省油車、小型車、 柴油車當道。計程車等營業車改裝LPG雙燃料引擎的也越來越多,LPG改裝費用約需3.5萬元到6萬元,但是,LPG每公升只需14到16元,比起而汽油將近30元的價格整整的便宜了一半,光是一年就節省了近10萬元的油錢。

再放眼過去內銷幾乎已經飽和的機車、自行車的銷售也逆勢成長起來,7月份機車內銷破8.5萬輛,創近兩年來單月新高;一家知名自行車廠今年前7月的內銷業績居然也逆勢成長三成,足證消費者腦筋動得夠快的。

消費者會思考更彈性的選擇,比如出門儘可能規劃行程,上下班搭捷運或共乘搭一部車也是挺好的選擇。也有精打細算的消費者,會從充實開車省油方面的知識去節流,節省油料消費。 學會正確的開車方法,可以讓您的汽油錢節省到原來的百分之七十。1.儘可能用低轉速保持車速,避免最高時速行駛。 2.保持行車距離,避免不必要的加速和剎車。3.引擎該關就關 。4.車輪胎壓要適當 。5.載重越輕越好 。6.少用空調和暖氣 。7.正確使用冷氣的步驟,並且避免日曬或使用遮陽板。

政府應變新措施上路 路遙知馬力

「浮動油價機制」,根據WTI週一對週一價格浮動,實施多月以來,雖然利多於弊,但是有鑑於油價長期看漲的壓力下,調整過頻對消費民眾反見其害。經濟部從善如流,8月14日再宣布新版浮動油價調整制度,以「七十%杜拜加上三十%北海布蘭特原油價格」為指標,再打八折,作為稅前調整價格;油價的價格由過去每週浮動一次,改為每月浮動一次。新制浮動油價已在9月上路,10月份再將反映最近國際油價的漲幅。

經濟部為推動生質酒精發展,自9月29日啟動「綠色公務車先行計畫」,首台北市內的中央與地方公務機關的二千輛公務車輛將率先適用E3酒精汽油(一般無鉛汽油中摻配3%的生質酒精而成),此汽油每公升可節省1元。能源局指出,2001年以後出廠的車輛大多適用E3酒精汽油。依適用E3酒精汽油。國產汽車96款中,僅福特好幫手、載卡多及馬自達Bongo等3款不適用。

另外,能源局更規劃將在明年8月1日起全面供應B1生質柴油,並且不再販售原有的超級柴油,從2010年起,全面升級供應B2柴油。據了解,國內 2001年以後出廠的大型車,依據日規的生質柴油標準,大多數能適用B1柴油,至於是否能夠通過歐規標準生質柴油的考驗,則尚未可知。

透視搜刮能源的禍首

2005年中國大陸汽車產銷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大約有二千萬輛汽車和卡車,每千人的汽車擁有量為二十四輛,遠低於世界平均水準一百二十輛。2005年中國大陸每天需要六百四十萬桶石油,目前每日消耗量達七百萬桶,半數以上為進口,到2020年,中國的需求就要達到現在的兩倍以上。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過去4年以來,中國經濟呈現爆發性的成長,而且每年都以2位數的速度在增長 ; 2006年更進口了1,388萬桶原油,比2005年增長了16.9%。

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管理局資料顯示,過去四年中國大陸對能源的需求量已占全球的百分之四十,並在2003年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石油進口國,僅次於美國。據統計,中共以每年增加五百萬輛汽車的速度來估算,到二○二五年中共的原油需求將為目前的一倍。因此,未來中共的原油消耗趨勢備受世界矚目。

中國大陸每創造GDP(國內生產毛額)一個百分點,消耗能源是美國的五點四倍,日本的十一點二倍。中共對能源使用極度浪費、缺乏效率。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愈快,對全球能源耗損愈厲害,對全球生態環境產生嚴重衝擊,且看近兩年來,鋼鐵、銅和石油價格飆漲,就是中共短視蠻橫,沒有計劃地胡搞經濟擴張,到處搜刮世界各地資源的結果。「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自食惡果,不言可喻。

中國大陸的貧富不均每下愈況,不管有車、 無車的廣大民眾姓都為了油價飆漲而忍氣吞聲、錐心痛骨的。還有報導說,大陸福建以及廣東的許多加油站已經被迫暫時關門,更多的加油站連柴油也吃緊,大陸民眾還擔心2005年的油荒可能還會再度出現。

結論

油價、能源,你、我、他,人人休戚相關。人類只擁有一個地球,得知福也要惜福。

中國大陸經濟要成長、要快,應該是全世界人類都能理解而樂觀其成的,但是,發展的前提必須是有規劃、循序漸進而對中國大陸13億人民確確實實有福祉的。

中共惡黨,搞經濟改革開放了近29年,對影響人民切膚之痛的「民生三大山」紋風不動,卻捨本逐末地好大喜功、籠絡產油國,搞霸權、虛有其表地胡作非為,對能源使用更是極度的浪費、缺乏效率地暴殄天物。長此以往,中國大陸能源耗損將愈來愈厲害,全球生態環境必然產生嚴重的衝擊與惡果。有良知的人類是不會坐視中共如此亂搞 “高經濟成長”的,我們要挺身而出為地球負責,為後代子子孫孫負責,呼籲中國大陸領導人要有善念,要珍惜全球資源。@*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下週汽油瓦斯是否同步漲 台經部中油將研商
國際油價漲 國內油價下週跟進
俄羅斯經商環境惡化 腐敗加劇
油價明調漲 九五再逼近30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