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浯鄉俗諺風華錄新書 許丕華保存金門文化

人氣: 13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倪國炎金門二十一日電)金門縣政府顧問許丕華著作的「浯鄉俗諺風華錄」,今天舉行新書發表會,並且就任金門縣文史工作協會理事長,受到地方文化界肯定保存鄉土文化有功,祝賀雙喜臨門。

許丕華「浯鄉俗諺風華錄」新書發表會,上午在金門縣文化局大廳舉行,包括前福建省主席顏忠誠、前總統府國策顧問楊肅元、前金門縣長張人俊、金門縣政府主任秘書盧志輝、金門縣文化局局長李錫隆、金門縣寫作協會理事長楊清國等貴賓到場參加,關心鄉土文化保存。

六十九歲的許丕華,為金門縣金寧鄉后湖村人,由救國團總團部專門委員退休,自 2003 年九月二十日起在金門日報投稿「俗語啟示錄」,獲得鄉親熱烈迴響,2005 年曾結集出版「浯鄉俗諺風華錄」,但存書不久即告罄,因此,這次是將舊作和最近二年發表的新作合輯,由金門縣文化局再版。

「浯鄉俗諺風華錄」一書,共有七十九篇有關金門鄉諺、俚謠、俗語的文章,其中,「金門東南濱海鄉社的典雅綽號」一文,包括水頭鱟、古坑奧、東沙豬、歐厝驢、山仔兜狗、后豐港燒酒矸等,以生花妙筆說明金門十一個鄉社流傳已久的雅緻綽號,翔實顯現先民的生活與環境關連性。

許丕華說,先民所流傳的鄉諺、俗語,以及兒歌、民謠,顯現出先民的智慧,為價值連城的珍寶,但是隨著工商社會環境的變遷,逐漸在消失中,因此,他蒐集俗諺出版,是為保存金門鄉土文化記錄盡一份心力。

顏忠誠指出,保存鄉諺、俚語工作是「今天不做、明天就後悔」的事,金門還有早期南洋語、近世國軍進駐的外來語,都有待文史工作者去蒐集和保存,否則過些年後下一代就不知先民所云,許丕華對保存文化貢獻值得肯定。

2001 年月八月二十五日立案的金門縣文化工作協會,今天也舉行新卸任理事長交接,在縣府主任秘書盧志輝見證下,原任理事長張火木將協會證書交給新任理事長的許丕華。

許丕華表示,金門縣文史工作協會將致力扮演發揚和保存金門文化的平台,希望把在中國大陸的金門先賢遺跡,加以記錄和保存,為金門留下文化資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