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銀行暴力討債觸眾怒

標籤:

【大紀元11月11日訊】(亞洲時報 Raja M孟買撰文/章彊編譯) 在海德拉巴市「印度化學技術研究所」工作的科學家默瑟(CLN Murthy),因拖欠了ICICI(印度第二大銀行)2.5萬美元,而被追債人員虐待。他描述他的經歷說:「他們撕爛我的襯衫,剃掉我的鬍子,剪去我的頭髮,然後電擊我的胸部,甚至向我的臉上吐口水。」

這樣的故事,在印度版的次貸危機中非常普遍。事實上,跨國銀行與負責催討欠款公司的追債手法,已經觸犯了眾怒。10月,印度最高法庭批評銀行與金融機構,僱用打手來追討債務,並宣佈銀行需為追債公司的行為負責。在遭到執法部門、消費者法庭和「印度儲備銀行」(Reserve Bank of India)的警告後,它們近日已變得低調起來。

近期,印度各地發生多起借貸人被追債人百般羞辱(如毆打與強姦)後飲恨自殺的事件。最近,報紙上的頭條消息更令人感到恐慌,因為連一位並無向銀行借貸的無辜人士,也遭到討債公司毒打。

這名無辜人士名叫庫馬爾(Vinod Kumar),他的朋友博斯(Tapan Bose)向銀行貸款買了一輛價值1.1萬美元的轎車。事發當日,剛從俱樂部出來的庫馬爾恰恰站在車旁,遇襲後因傷勢過重而被送往醫院。

在消費者權益組織的呼籲下,德裡消費者委員會終於失去了耐心,11月5日向ICICI銀行作出了罰款13.9萬美元的裁決,理由是與其合作的討債公司人員,用鐵棍將庫馬爾打成重傷。

消費者委員會主席、法官喀普爾(J D Kapoor)將追債者稱作「暴徒」和「粗人」,還說:「任何文明的法治社會都不會容許如此行徑。」他又批評說,正由於銀行的「厚顏無恥」與「不受處罰」,討債公司才敢如此囂張。

然而,在接受《亞洲時報在線》採訪時,ICICI銀行的企業傳播部負責人戴施潘德(Charudatta Deshpande),並沒有對這一事件感到遺憾。相反,他指出博斯事後企圖向銀行索要11.4萬美元,以達成庭外和解。他說,ICICI已中止了與涉案的討債公司之間的合作關係。

戴施潘德指責媒體「扭曲事實」,稱這宗騷擾銀行客戶的事件,只不過是「一時糊塗」,並說該銀行「一個月要打800萬個討債電話」。

孟買的《每日新聞和分析》11月2日報道了上述科學家默瑟的經歷,並稱他已與ICICI達成了庭外和解。戴施潘德卻表示對此毫不知情。

ICICI銀行員工拉奧(Mythili Rao)對《亞洲時報在線》說:「在挑選追債公司時,我們遵循一套嚴格的標準與程序。我們還會仔細調查它們的背景。」

然而,正是這種「嚴格的標準與程序」,在孟買奪去了薩爾萬卡(Prakash Sarvankar)38歲的生命。他在遺書中說,是ICICI的追債人員讓他走投無路,被迫選擇自殺的。為息事寧人,這間銀行不得不以定期存款和保險單的形式,向受害者家庭賠償了3.9萬美元。

孟買警方犯罪科的專員巴爾迪(Deven Bharti)向筆者證實,遭遇跨國銀行暴力追債的,只是些中產階層的小額借貸者,而不是向銀行借了上百萬美元的企業經營者。巴爾迪說:「我們已向銀行提出警告,要求他們在法律與規章範圍內討債。不然,我們將對其採取行動。」

9月,孟買警方逮捕了房屋開發融資公司(HDFC)在達達爾區的貸款部門經理史迪(Umesh Shetty),以及追債公司Sai Siddhi Credit Service的兩名工作人員,控告他們敲詐勒索、侮辱婦女和刑事恐嚇。三人被警局拘留了五日,成為首宗銀行官員與討債人員同時遭警方控告的案件。

根據海德拉巴警方,安得拉邦有9人在被討債公司滋擾和侮辱後自殺,其中一名為女性。一名高級警官對當地媒體表示,海德拉巴今年已發生32宗與貸款有關的騷擾案件,還有100宗等待罪案調查科經濟犯罪部門的處理。

在印度的次貸風波中,ICICI、HDFC等金融機構,約有114億美元的貸款預計難以收回,平均每個借貸者為254美元。

「印度銀行業規範與標準理事會」主席佑德施(Kishori Udeshi)他對筆者說:「鑒於資金充足,這些銀行開始爭奪那些亟需貸款的人群,特別是那些貧困階層,向他們提供高息貸款。」他並將此種貸款圈套稱作 「掠奪性借貸」。他曾在印度儲備銀行擔任副行長,並在央行工作過35年。

不少金融專家也批評說,正是銀行「不負責」的行為,令人們在借貸前後均受到滋擾。首先,是沒完沒了的電話推銷。這類電話,就像那些吹噓讓男人更有「雄風」的垃圾廣告一樣,讓人感到厭煩。

幾日前,新德里的《印度斯坦時報》刊登了一則頭條新聞,稱即使手機用戶已申請拒接陌生來電的服務,依然受到了銀行貸款部門的騷擾。

《印度斯坦時報》的前編輯、頗受歡迎的專欄作家桑維(Vir Sanghvi)威脅說,將公佈那家銀行所有高管的手機號碼,並呼籲電話推銷的受害者們屆時輪番撥打他們的電話,進行報復。

對付這類電話,孟買人帕斯(Ralph Pais)找到了一個獨到有效的辦法:他很有禮貌地問打來電話的推銷員,他是否需要償還貸款。得到對方詫異的回答—「當然」後,他說「那我就沒有興趣了」。他表示,從此再未受到這類騷擾。

如果接受了此類貸款,財政狀況不佳的家庭若拖欠上一兩次還貸,他們的噩夢很快就會來臨。

9月,印度知名的商業頻道CNBC-TV18就「恐嚇消費者還貸如何變成一樁興旺生意」,播出了一個專題節目。一名喬裝的CNBC記者,攜帶著秘密攝像頭,走入了一家與跨國銀行有著合作關係的追債公司。記者發現,老闆在面試求職者時,只關心對方有無打架的專長。末了,老闆還對應聘者說:「我希望你以前『修理』過不少人。」

由於討債導致形象大受影響,銀行方面抱怨說,他們的討債人員在收取到期賬目時屢遭毆打,並認為目前一致反對討債的輿論,將「鼓勵」更多人故意賴賬,從而損害銀行的借貸體系。

顯然,銀行界似乎想偷換話題,因為目前引起爭議的,不是應不應討債,而是它們毫無人性的討債方式。

匯豐銀行印度業務主管基德瓦伊(Naina Lal Kidwai)認為,如果銀行停止向低收入階層放貸,這類客戶可能將不得不去借高利貸。他說,雖然印度高利貸者是出了名的無情,但他們並未捲入用電擊、鐵棍等手段逼債,或造成借貸者自殺的事件;他們也不會頻頻打擾民電話推銷貸款。

對於筆者向匯豐銀行(印度)發送的部分問題,包括「匯豐銀行有無統一的討債程序,對各個收入階層是否一視同仁」等,至發稿前仍未收到它的回答。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南市警方破獲暴力討債集團  救出一名男子
暴力討債集團總部設嘉義  全台13人落網
嘉義警方 破最大暴力討債集團
緊追台灣之後 印度外匯存底排名世界第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