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報章頭條摘要

標籤:

【大紀元11月23日訊】(明報新聞網2007年11月23日報導)兩鐵合併後減價、港股等成為多份報章頭條《明報》報道,美國「小鷹號」被拒來港,演變成外交風波。

《明報》說,美國國務院周四發炮,要求中國解釋何以突然拒絕小鷹號來港,數小時後中國外交部稱以「人道理由」批准小鷹號入境過感恩節,但美方最後不領情,以艦群「已駛離本港及天氣惡劣」為由,決定取消來港度假4天的行程,艦群昨日並已啟航駛回日本橫須賀海軍基地。

兩鐵合併後減價,預料280萬人受惠,《東方日報》稱,原來優惠數字相當「搵笨」,近半乘客其實只合資格每程兩角的優惠,獲減價一成或以上的乘客僅佔總人數一成;而凍結票價至○九年中,日後按可加可減機制調價,極可能因持續通脹出現「年年加價」的慘況。《太陽報》的報道相同。

《成報》也說,有立法會議員批評,兩鐵在協同效應下提供的減幅是「雷聲大雨點小」,令人失望。而由於本港踏入通脹期,有學者預期「蜜月期」過後,市民日後只有面對加價潮。

《香港商報》的報道正面,指持八達通乘客「人人有得減」,受惠乘客每日可達280萬人次,近半乘客最少獲減兩毫;滿12元的長程車費可減最少一成;8.5元至11.9元的車程最少減5%;部分長程車費減幅更達35%即8.2元。《大公報》和《南華早報》亦以此作為頭條。

股市新聞以恆基地產主席李兆基入市為焦點,《香港經濟日報》說,港股風雨飄搖,本周日已預警大市會「好大波動」、有「亞洲股神」之稱的李兆基表示,股市已反映大部分負面消息,因此已預留100億元資金分批入市。 昨天他已開始趁低吸納,率先購入逾10億元的股份,並維持恒指今年底見30000點的預測。

《蘋果日報》說,李兆基先旨聲明,只是發表個人意見,「你懐跟唔跟隨便你,衰鰦唔好賴我!」他透露,準備用約100億元趁低入市掃貨,但不會一次過買入,先投入50億元,「分開兩注,睇定鱓再入市,遲鱓入埋另一半。」四叔講得出做得到,雖然港股昨日先升後跌,恒指早上最多升385點,收市時卻倒跌613點,但他已率先斥資10至20億買貨。

《新報》說,李兆基分享他的「炒股五行論」,他已率先斥資約20億元「撈底」,掃入屬金的港交所、屬火的神華能源等多隻愛股。市傳李兆基更於尾市狂掃期指,即月期指收市亦由低水轉高水。

《信報財經新聞》以上月本港通脹為頭條,指物價創下自一九九八年七月以來新高,上月消費物價指數(CPI)錄得百分之三點二按年升幅,超過市場預期。除食品漲價再成通脹升溫的主因外,本港住屋租金亦顯著上升。雖然經濟分析員不排除通脹持續上升,將加劇負利率情況,繼而刺激樓市及租金向上,再形成循環推高通脹,但相信效果遠不及九十年代。

《星島日報》報道,本港十月份通脹率百分之三點二,創下九年多以來新高,更較九月份激升一倍。學者批評政府早已低估通脹,致出現負利率,令市民借貸買樓炒股增加。刺激消費的聖誕及新年假期將至,學者預料明年通脹率將進一步惡化至百分之五。

相關新聞
港大校政風波政府指訊息不一
港入境處將軍澳新總部啟用 料日服務6500人次
私隱專員公署發表AI模範框架
港特首會同行會決定公務員劃一加薪3%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