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青年調查顯示 有延緩獨立困境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7日訊】(大紀元記者林巧蓉台北報導)台灣200萬從15歲到24歲正在求學的青少年對自己的期待是什麼?天下雜誌在今年10月以問卷方式,進行「青年學生夢想大調查」。調查發現,屬於「Me世代/自我世代」的七年級生清楚知道獨立的重要,想早獨立、闖世界,但心有餘、力不足,「找不到人生方向」的比例則高達五成五。

理想與實際落差大

如果將「獨立」定義為: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依賴他人,則根據調查,青年學生認為24歲之前應該獨立的高達八成五,但當被問到自己真正能在24歲完全獨立的只有六成五。造成理想與實際的落差,有六成七歸疚自我要求的不足,兩成三認為父母管太多,不願放手。

台灣大學工商管理系陸洛教授認為,青少年有兩個重要的生命任務,尋找自我和建構未來,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青少年「獨立」並不可怕,但大部分的父母常常會因為擔心,不自覺的干涉了孩子的決定。

父母應學會放手和信任

陸洛表示,代溝是存在的,但父母的倚老賣老是造成年輕人長不大的原因。她建議,家庭真正的民主和溝通是父母要學會放手和信任,長不大的青少年,無法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培養不出獨立見解與人格。陸洛還說,如果在成年前太保護,進入社會就會有適應不良的現象。

全球國際化,踏上國際舞台是下一代發展的目標,調查顯示有六成五的學生希望未來能在台灣以外的地方工作。但三成六的青少年認為,目前學校的教育缺乏國際化的視野與能力,三成三的家長則認為高中或大學教育最欠缺的是品格/人格教育。

參加志工增加國際經驗

至於學校教育能不能幫助青年學生實踐夢想?近四成的青少年和四成五的家長都一致認為「不能」。面對國際化競爭的壓力,學校或社會要如何幫助青少年,尤其是對資源欠卻的學生提供機會和力量?

中原大學管理系吳肇銘博士說,出國留學是增進國際視野很好的方式,但他鼓勵學生參加國際志工,透過國際志工的參與,只要有愛心,學生不必等到畢業就能增加國際經驗,就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更不會因為沒錢,在「M」型社會發展下,夢想也隨著「M」型化了。

吳肇銘舉例,當他們到非洲馬拉威幫助愛滋病患者時,孩子面對事情的處理,讓他們立刻成為世界公民。他相信,過程的觀察對孩子未來能力的提升和決定力的設定是有很大的幫助。

目前就讀政大英語系學生楊舒婷也分享她做志工的經驗。高中讀書就開始做志工的楊舒婷剛從保加利亞回來,她肯定國際志工是一個冒險,是一個挑戰,但也是自己追求的夢想,服務別人中她找到自己的價值。

「年輕人的發展會決定國家未來的面貌,發展好的國家,就能面對全球化。」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鄭麗君委員呼籲,台灣的青少年肩負台灣的經濟轉型,我們應該對青少年給予更多的關注,協助他們成長與獨立,具有核心就業能力,幫助他們成為積極的公民。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