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青年调查显示 有延缓独立困境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7日讯】(大纪元记者林巧蓉台北报导)台湾200万从15岁到24岁正在求学的青少年对自己的期待是什么?天下杂志在今年10月以问卷方式,进行“青年学生梦想大调查”。调查发现,属于“Me世代/自我世代”的七年级生清楚知道独立的重要,想早独立、闯世界,但心有余、力不足,“找不到人生方向”的比例则高达五成五。

理想与实际落差大

如果将“独立”定义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依赖他人,则根据调查,青年学生认为24岁之前应该独立的高达八成五,但当被问到自己真正能在24岁完全独立的只有六成五。造成理想与实际的落差,有六成七归疚自我要求的不足,两成三认为父母管太多,不愿放手。

台湾大学工商管理系陆洛教授认为,青少年有两个重要的生命任务,寻找自我和建构未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青少年“独立”并不可怕,但大部分的父母常常会因为担心,不自觉的干涉了孩子的决定。

父母应学会放手和信任

陆洛表示,代沟是存在的,但父母的倚老卖老是造成年轻人长不大的原因。她建议,家庭真正的民主和沟通是父母要学会放手和信任,长不大的青少年,无法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培养不出独立见解与人格。陆洛还说,如果在成年前太保护,进入社会就会有适应不良的现象。

全球国际化,踏上国际舞台是下一代发展的目标,调查显示有六成五的学生希望未来能在台湾以外的地方工作。但三成六的青少年认为,目前学校的教育缺乏国际化的视野与能力,三成三的家长则认为高中或大学教育最欠缺的是品格/人格教育。

参加志工增加国际经验

至于学校教育能不能帮助青年学生实践梦想?近四成的青少年和四成五的家长都一致认为“不能”。面对国际化竞争的压力,学校或社会要如何帮助青少年,尤其是对资源欠却的学生提供机会和力量?

中原大学管理系吴肇铭博士说,出国留学是增进国际视野很好的方式,但他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志工,透过国际志工的参与,只要有爱心,学生不必等到毕业就能增加国际经验,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更不会因为没钱,在“M”型社会发展下,梦想也随着“M”型化了。

吴肇铭举例,当他们到非洲马拉威帮助爱滋病患者时,孩子面对事情的处理,让他们立刻成为世界公民。他相信,过程的观察对孩子未来能力的提升和决定力的设定是有很大的帮助。

目前就读政大英语系学生杨舒婷也分享她做志工的经验。高中读书就开始做志工的杨舒婷刚从保加利亚回来,她肯定国际志工是一个冒险,是一个挑战,但也是自己追求的梦想,服务别人中她找到自己的价值。

“年轻人的发展会决定国家未来的面貌,发展好的国家,就能面对全球化。”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郑丽君委员呼吁,台湾的青少年肩负台湾的经济转型,我们应该对青少年给予更多的关注,协助他们成长与独立,具有核心就业能力,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的公民。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