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打鳥埤濕地除污復育有成 獲福特保育獎

人氣: 1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1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旭昇台北縣十九日電)位於浮洲橋和城林橋間的台北縣打鳥埤溼地,以生態工法興建,淨化生活污水的天然污水處理設施。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支援台灣野生稻,在溼地實際復育,已從當初的兩三株,復育到目前十幾株,讓保留原生種的基因庫開啟契機。

福特保育暨環保獎是台灣民間最大的專業環保獎勵計畫,今年創紀錄有一百四十一件作品參賽,打鳥埤濕地今年榮獲福特保育暨環保獎優選,也就是在環境污染組參賽作品中,獲得第二名的殊榮。

台北縣政府將陸續在淡水河畔營造十處三百公頃的人工濕地,期待淨化淡水河。「打鳥埤溼地」位於浮洲橋和城林橋之間,溼地面積十三公頃,處理的污水量有一萬一千公噸,污染物的去除率可達百分之六十以上。

環保局長鄧家基表示,這樣的人工濕地是一座兼具環保、生態及教育的污水處理設施。小鷿鵜、紅冠水雞、白腹秧雞、彩鷸等留鳥,已經把這裡當成家,固定在此生活。

環保局水質保護科稽查員蕭天焜表示,令工作團隊感到驕傲的,還發現三、四百隻的冬候鳥小水鴨、花嘴鴨,更可貴的全台六筆觀察記錄的迷鳥「棉鴨」,打鳥埤溼地就有一筆,另外一筆也是在台北縣的新海濕地。

從不認識水鳥,到目前侃侃而談棉鴨的習性孤獨,蕭天焜還自費購置高階數位相機為候鳥留下倩影,由於埋伏一星期,讓他有幸拍攝到棉鴨與紅冠水雞同時入鏡的畫面。

蕭天焜表示,天然濕地本身就有水質淨化的功能,植物會吸收養分和金屬,而水中的菌類則會分解掉更細小的有機物質。

另外,打鳥埤濕地也發現了數量雖少也非稀有的螢火蟲邊棕端黑螢,雖然,在鄉下,有機會見到這樣的螢火蟲,但在都市型態的土城市卻是相當寶貴。

蕭天焜也與郭華仁合作,一起復育台灣原生種的野生稻,並且觀察野生稻與環境雜草的競爭力,這是台灣三處復育原生野稻子的地點之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