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廠面臨汰舊換新 環保爭議受矚目

如何兼顧能源、環保和經濟成長是明年各國的重要議題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2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陳儀、宋惠綜合編譯報導)隨著世界人口的增加,人們尋求更好的科技生活,各項發展都要仰賴能源,能源的需求量和消費逐年增加。然而天然能源產量有限,發展核能因為環保團體的抗議而停滯不前。 如今核能廠許多老舊的核反應器將在2030 年之前停止運作,是否替換或興建新的核反應器,備受矚目。 如何兼顧能源、環保和經濟成長成為明年各國的重要議題。

核能令人又愛又恨

世界上大部分的能源來自石油、煤炭、天然氣、水力發電和核能發電。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的產量有限且會對空氣造成污染。核能發電最大的優點是可以從微少容量的核燃料中產生極巨大的能量,核分裂所轉換出來的能量是化學燃燒所產生能量的數千萬倍,而且不含碳,可以說比前面幾種能源還要環保。法國有79%的電力靠核能發電,瑞典有42%,世界上最大核能生產國美國也有20%靠核能發電。

然而,核能產業最為環保團體詬病的就是建廠成本高和安全問題。 建立核能發電廠需要比煤炭發電或天然氣發電更大的資本,因為核能需要建立完善的系統以避免放射性物質擴散。綠色和平組織指出,核子工業自1986年以來,有200次「差點」造成核子反應爐爐心熔毀的紀錄,顯示核能電廠是「十足的危險」,將核能電力包裝成全球氣候變遷的解決方案是「致命的錯誤」。

環保團體抗議增建核能廠

近日,美國參議員 Pete Domenici積極鼓催能源法案,為振興核能產業提供貸款保證,引起來自美國和世界各國的環保團體聯名抗議。12月17日,來自美國及世界各地,包括綠色和平組織等500多個環保團體聯合簽署一份聲明,反對核能是有效解決氣候危機或降低二氧化碳的說法。聲明中提到:我們不同意建造新的核反應爐作為改善氣候說法變遷的。 現有的再生能源,有效的能源技術策略比核能更能減少溫室效應,而且更快,更便宜更乾淨。

環保團體表示,核能對氣候危機沒有幫助。 因為核能產業製造成本太高,建造時間又長,使用核能將使人類企圖藉著分散資源,尋求有效制止二氧化碳的情況更加惡化。核能除了安全問題外,也無法符合現今對於再生能源和有效能源技術的需要。環保團體表示,未來的能源必須是無碳、無核的時代。只有盡快達到這個目標才能改善日益惡化的氣候變遷問題。 環保團體呼籲布什總統和國會議員拋棄他們20世紀的思考邏輯,開始著手有意義的步驟降低碳和輻射排放量。建構一個真正可以長久維持的未來能源時代。 本月在印尼峇里島 (Bali)舉行的氣候變遷會議充分顯示世人迫切需要各國採取具體行動因應。

核反應器面臨汰舊換新 爭議多

落實環保走在世界最前端的瑞典同樣面臨是否興建更多核能廠的爭議。根據最新的調查顯示,十個瑞典人中有四人反對增建核能廠。 而四名反對者中有一人認為,可以接受興建類似的核能廠汰換舊廠。 1,037人接受訪問的瑞典人中,婦女有一半反對增加核能廠,男性有超過60%同意興建。瑞典現在有2座核能反應爐,瑞典約有一半的能源需求來自核能。

英國也正面臨決定是否同意建造新的核能廠的決議案。英國商務部( the Business and Enterprise Secretary)秘書約翰(John Hutton)表示,英國對國內石油和電力的需求必須要能更獨立。約翰表示,在下一個世紀,氣候變遷和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結合形成一股強大的趨勢。這股趨勢正燃燒到全球各個國家,尋求安全又相對具有競爭力的能源成本成為全球各國首都在政治上最重要的、最頭痛的議題。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及能源不安全的風險,在21世紀,約翰認為,我們必須做更多的努力以創造一個更現代化的獨立能源供給模式。

2006年,英國從原本的能源輸出國成為能源進口國。 進口的能源中,有9%是石油,12%為汽油,74%為煤礦。 預計到2020年,進口能源將占全英國石油和汽油消耗的50%。在未來的20年中,英國幾乎三分之一的煤礦和煉油廠可能關閉, 唯一的一座核能廠也將於2023年停止運作。未來的20年,英國需要開發30-35十億瓦特(Gigawatt)的新電力以便能供應英國家庭和商業所需,其中三分之二的電力必須在2020年前完成。

約翰表示,「能源獨立」並不等同於自給自足,而是擁有混合多種的能源來源,包括來自其他國家有開放及透明的市場。 對付不確定的能源最好的方式就是分散風險。 這是在現代這種互相依賴的世界裡對「能源獨立」的定義。約翰表示,循環使用的能源將在英國的能源開發上佔有愈來愈重要的角色。然而,再生能源本身並不能給我們所需的能源安全保證。我們必須嚴肅地考慮能源來源不只一種,而是多種的選擇可使用。

約翰表示,氣候變遷,能源安全和經濟成長將是明年的重要議題。

核能產業欲振乏力

即使各國政府能說服環保團體支持核能發電,核能產業卻是面臨欲振乏力的窘境。 據新科學報導,一份由歐洲議會小組委任The Greens調查的報告指出,許多老舊的核反應器將在2030年之前停止運作。為了替換,必須建立338個新的核反應器。這份報告使得關於核能復甦的謠言甚囂塵上。

然而,報告的作者麥克謝德指出, 核能將大幅成長的想法「只是幻想」。 核能產業正面臨「競爭力巨大的損失、金融市場的質疑和嚴重短缺的製造能力」。一位參與報告在巴黎的核能顧問表示, 目前產業增長地太慢以致無法實現這個目標, 甚至可能萎縮。現在世界上仍在運轉的核反應器比起2002年少了五個,只有91 台核反應器在計劃中。另外有32台正在建設中,大部分在亞洲和東歐。 然而建設中的32台,其中11台已蓋了20年或更久。

提倡再生能源潛在的難題

美國已經逐漸從石化業轉向再生能源與核能。 核能有環保的議題,但環保團體提倡的再生能源,尚未成熟到足以取代所有能源的階段。再生能源主要指水力、太陽能、風力、地熱和生物,開發再生能源也需要相當高的資本投資,而且對環境也有其他的影響。 例如水力發電需要建造水壩,水壩淹沒大片土地將迫使鄉村的居民遷移、改變河川的生態等等。美國輸出入銀行就曾因為環保考慮而拒絕提供中國大陸18,000百萬瓦特電力(MWe)的長江三峽水壩工程。

看來,對於環境不能造成持續且長期的傷害又要配合世界對能源的需求對當今人類來說將是一項很大的挑戰。(http://www.dajiyuan.com)


德國位於漢堡(Hamburg)附近Brunsbuettel的核能廠。這座核能廠將於2009年關閉。(Getty Images)

相關新聞
賴士葆籲增核電比重  陳瑞隆:待形成共識
台電核廢料未處理  27日將被按日連續處罰
歐洲能源論壇討論核能成為替代能源可能性
希爾赴北韓預審將公佈核活動文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