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尋找文化資產 「苗栗老行業」風華再現

人氣: 3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陳文敏苗栗報導)苗栗縣國際文化觀光局昨天(26日)上午發表新書「苗栗老行業」,書中介紹苗栗即將消失的老行業50種,多位老師傅到場參加。新書企劃主持人劉榮春特別感激老師傅的幫忙與多位執筆人的協助,才能在短短半年中搜集、採訪與拍攝一個比一個精彩的老行業。

昨天在會場首先以多媒體影片播放消失的老行業,中文打字員、手工採茶、扛轎仔、車掌小姐、拖木馬、挖海蟲、捉土龍、釘礱、牽牛家、產婆、牽罟、牽豬哥、割漆、糊龍、編草鞋、燒木炭等,讓老師傅走進時光隧道,回憶舊日時光。

出席發表會的老藝師,包括撐竹排的劉炳均、閹雞師傅謝進龍、賣糖梨的吳阿乾、火炭籠師傅黃增春的女兒黃梅芳、放藥包的林安治、磨剪刀的邱縣新、藤編師黃敏雄等。


大海的女兒陳針有70年挖海蟲的經歷,穿載挖海蟲的裝備到會場示範如何挖蟲賣錢。(攝影:許享富/大紀元)


吳阿乾(左一)帶著糖梨及搖鈴到場,請大家品嚐。(攝影:許享富/大紀元)


來自頭份「牽牛家」的業者范阿坤,昨天帶著牠的種牛到到場參加,讓人分享早年家牛配種的各種妙聞趣事;已經退休的陳針,也穿載挖海蟲的裝備到場示範如何挖蟲賣錢;吳阿乾帶著糖梨及搖鈴到場,請大家品嚐。這些中老年人的兒時回憶,精彩有趣,但迅速凋零的產業,也不禁令人噓唏。

苗栗縣長劉政鴻表示,每個老行業都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像養蠶人涂泉明,當初因為政府「製種條例」限制,無法取得蠶種,曾找他幫忙,經他多方奔走,克服取得蠶種的問題,才能夠讓養蠶事業延續下來。

養蠶人的案例,讓劉政鴻深刻體認,台灣許多像養蠶一樣的老行業,面臨時代的變遷,早已不再風光,但只要從文化資產保存利用的角度,找出他們的故事、找出他們的特色,相信在政府部門的協助下轉型,運用新知識的力量與行銷的協助,在休閒農業或文化創意產業的領域,一樣有新出路。

企畫主持人劉榮春說,老行業看來簡單,其實蘊藏著無數前人累積的竅門與智慧。但隨著新科技的發展,眾多行業失去優勢,迅速凋零。但這些老行業,一個比一個精彩,是相當值得外行人深入了解的一種文化資產。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