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家:誰殺了布托 可能永遠成謎

人氣 1
標籤: ,

【大紀元12月30日報導】(中央社伊斯蘭馬巴德三十日法新電)分析家表示,如同巴基斯坦血腥政治史上的其他刺殺案,全世界或許永遠無法知曉到底是誰暗殺了前總理碧娜芝.布托,但卻不乏可能的罪魁禍首。

在巴國國內,情報機構暗地與激進團體掛鉤、回教好戰團體高達數十個、還有數以百計部落集團,以及軍方的影響力遍及巴國人生活各個角落,因而殺害布托的動機可能也有一籮筐。

分析家指出,巴國政府迅速將布托遇刺身亡歸咎於蓋達組織,蓋達組織是用來泛指一連串激進團體的方便代名詞,但事實卻更為複雜。

分析家表示,巴國政府一直與回教好戰份子掛鉤,不論是訓練他們在克什米爾作戰抑或在阿富汗圖謀權力都是如此,這使得國家機構本身也得回答諸多質疑。

政治分析家艾斯卡瑞說:「眾所週知,部分情報機構與好戰團體和宗派團體維持連繫,這可上溯至蘇聯軍隊入侵阿富汗時代。」

這位前旁遮普大學政治系負責人表示:「即使是在巴基斯坦加入全球反恐戰爭行列後,這些機構是否已徹底切斷與好戰份子間的關係,始終令人質疑。」

巴基斯坦三個情報機構的負責人全都是現任或退休軍方成員,而自建國以來,軍方統治國家超過一半期間,且軍方與布托家族間的關係錯綜複雜。

布托今年十月返國時遭遇巴國有史以來最嚴重恐怖攻擊,幸運逃過一劫的她,歸咎於吉亞哈克政權的殘餘份子。吉亞哈克將軍於一九七七年推翻布托的父親,並於兩年後處決他。

穆夏拉夫總統一九九九年發動政變奪權時是軍方領導人,且一直兼任軍方領導人直到一個月以前,才在國際強烈施壓下卸下軍職,擔任文人總統。

在二零零一年九月十一日美國遭恐怖攻擊後,穆夏拉夫決定成為美國的盟友,激怒了回教強硬派,因為騷亂惡化將削弱國家對付他們的實力,可讓他們受益。

不願具名的巴國政府反恐官員表示:「他們的目標是在巴國境內擁有安全庇護處所,從那兒執行他們的激進伊斯蘭計畫。」

該反恐官員又說,「他們的行動計畫是剷除領導人以及攻擊能讓國家機構受重創的那些目標。他們的長程計畫是顛覆巴基斯坦,這可讓他們擁有活動空間。」

除了本土好戰份子外,巴國北部部落區已變成包括賓拉登在內的蓋達組織阿拉伯領導人的庇護處所,他們於二零零一年十一月逃離阿富汗。

分析家表示,剷除布托只會被視為破壞了穆夏拉夫的主張,穆夏拉夫宣稱他已控制住激進份子。

任職拉合爾大學管理科學系的芮斯表示:「發生這類攻擊事件,政府難辭其咎。雖然政府似乎不會因布托遭暗算而得利,但政府無法擺脫責任。穆夏拉夫政府有諸多疑問待釐清。」

相關新聞
巴基斯坦動亂  政府稱死亡人數增至三十八人
巴國政府:布托遇刺經過無須國際協助調查
布托身亡引發暴亂 巴總統下令嚴管
巴基斯坦稱暴亂可能使一月大選延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