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現行記觀後感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2月4日訊】官場現行記,描寫清朝末期趙溫和其管家方某,還有一個僕人間之間當時官場陞遷,買官賣官的故事,期間充滿的諷刺和笑料,但笑過之後,讓我感到最佩服的是這本書的作者李寶嘉,他寫下的不只是這本書諷刺和笑料而是給我們留下的發人深思的點點滴滴。至今仍然還是那麼受用,從官場現行記中訴說的這些故事來看,今天的中國這樣的故事依然在發生。

在中國傳統文化儒家文化熏陶下的做官者,能把一些聖人的教誨能夠和至理名言做的如此之雅,也可謂也是一種不可多的的教誨。這些故事突出表現了在專制社會下,朝廷的腐敗;官場上的勾心鬥角、沽名又釣譽、喜怒哀樂、明爭暗鬥、阿諛逢迎、見風使舵、名慾利重,醜惡的嘴臉一針見血刻劃得淋漓盡致。也算的上是不可多的為官必讀之書。

今天中國支撐中國高GDP產值的行業裡邊那個有逃出了國家機會主義的身影,在某重程度上不正讓我們看到了另外一個側面,有需要才有市場,對於不菲的消費費用,那市場的需求者又都是些什麼人呢?我們統稱為客人,以我對那些場所的客人構成來看,花自己口袋裡銀兩的人相信是少之又少,多半是如官場現行記中進行著某種情感的溝通,如果說成是在彼此進行著某種交易可能會更恰當。說的客氣些是買辦資本,其實更透徹的解釋應該是權力資本。

佛學上講,捨得,捨得, 追根溯源,「捨得」一詞 「捨得」者,實無所捨,亦無所得,是謂「捨得」。應無所著而生其心,有捨才有得。在這個物慾橫流道德淪喪的社會,如果我們不去捨得投入一些東西,那要得真的是件很難的事情,歷史告訴我們,在中國固有文化主體儒家的學說,無非是粉飾天下太平學說,而官場和生意場,更多的是利益的交換,關於感情投入所得到的回報,應該是一張過期的船票,這是世界主流社會下進步的悲哀啊!而在中國可謂是別有一處的景色。

無論如何,我們對待財富和名利的追求,是每個人都一定要面對的,哪怕你出家無論是當和尚還是道士,也要面對方丈和道長,面對這個關係複雜的社會,既然我們無處可逃,那就只能面對或者早點跑路出國,而個人選擇態度和行動,一定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見解,而這些的事情無奈的選擇,源於監督機制的不健全,法律沒有可信的執行力度,權力沒有制衡的體系和人民擁有的公共財產被掠奪而人民危機感不夠明顯,致使權力擁有者的獨裁,重而有為以權牟利設置了罪惡的溫床。

有人講,我們不能決定遇到什麼樣事情,但是我們能夠決定選擇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正如哈維爾提出的無權者的權力那樣。也許聖雄甘地道路也是……不論怎麼樣官場現行記,這樣好的一部文學作品,相信有更多讓我們受益之處,其中幾點可謂是今天的人們學習的好榜樣。

第一,趙溫在得知自己的官位無望的情況下,能夠及時反省自己,進行自我檢討,重而懂得了捨得,北上京畿不惜重金建立自己的人脈網絡,但是最重要的是他們能夠自始至終的堅持和執行自己的計劃,真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第二,能夠在自己對立的敵人面前大度從容和忍耐能力,作到一團和氣遇事不慌,雖然表面一套背後一套,但是他們的胸懷和包容能力應該是讓現代人望塵末及,真是能屈能伸是條龍。

第二,無論何時何地,哪怕是經歷了在大的挫折,即使是被撤官,也時刻保持著旺盛的鬥志,從不氣餒和妥協,凡事盡力去爭取,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長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關係推銷自己,並且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第三,優秀的公關天才,能夠在短時間內發現別人的需求,並用適當的方法為己所用,都是很好的管理天才,知道如何均衡各方面利益,懂的制衡和妥協的道理。

第四,敏銳的思維,在很多時候能夠出人意料的給競爭對手以痛擊,該出手時就出手,當出手不足給與對手致命打擊時候,停止攻擊甚至為對手解套,等待下次機會。力求一擊解決對手,穩准狠才是消滅對手的前提。

第五,善於利用各種可以利用的資源,為自己的利益充分把握住每一個為自己發展的機會,不會讓機會輕易從自己身邊溜走,超人的把握能力和控制能力。在關鍵時刻也做的到敵我之間的臨時合作同盟。

第六, 製造矛盾,並且利用矛盾,為自己創造利益和價值機會,在辦事的過程中懂得利用走曲線,而不是直線透過他們身邊的可以信賴的人去做工作,巧為鑽營,只為名利,但是大前提,確實真真用了心…..

第七,打太極,踢皮球,逃避責任,在另外一面看,聖人的中庸至道恰到好處的做法是一門不錯的學問。(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超經典   2007年版的官場現行記
陳破空:中共「第五代」高學歷是真是假?
北京官場傳言 「要借周永康人頭一用」
【市場營銷系列】大陸的官博士和台灣的博士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