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演藝界關注七場新年晚會的震撼

---紐約名演員讚賞 美百老匯Playbill雜誌介紹晚會明星

標籤:

【大紀元2月19日訊】華人新年前夕,新唐人全球華人新年晚會在紐約世界文化和藝術薈萃之都、最華貴的室內劇場無線電音樂城連續七場演出結束,覆蓋三萬多紐約觀衆。這場以華人為主要陣容組成的龐大藝術團所呈現的藝術內涵和藝術形式,引起紐約各界的關注,一些藝術界人士開始研究和探討全球華人新年晚會給紐約帶來的震撼。

新唐人新年晚會以大型舞蹈為主、大型交響樂隊現場伴奏,穿插聲樂獨唱、弦樂表演,藉助頂級舞台技術、精良製作的特大電子液晶顯像天幕,呈現出一台世界一流水平的至純、至善、至美的光明藝術。晚會震動了紐約百老匯藝術界,觀眾好評如潮。

紐約市長彭博把紐約新唐人晚會的首演日——二零零七年二月十四日,定為「新唐人華人新年晚會日」。

紐約無限電音樂城的一些工作人員表示,在紐約被寒流襲擊的日子,演出能有這樣熱烈的場面,特別是最後一天的演出,劇場爆滿,他們感到很驚訝,這樣情況實屬罕見。

紐約演藝界業内人士表示,目前在百老匯的劇院,和紐約一些著名劇院,演出時能夠有七成的座位被坐滿,行內人都稱爲情況非常好。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讚賞

曾在1963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派翠莎‧尼爾(Patricia Neal)說:「我非常喜歡,我度過了一個非常美好的夜晚。我喜歡每一個節目,每個歌曲,每個舞蹈,我喜歡所有的節目。我明年還會再來。」


曾在1963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派翠莎‧尼爾(Patricia Neal)(中)說:「我喜歡每一個節目,每個歌曲,每個舞蹈,我喜歡所有的節目。我明年還會再來。」攝影:MarkZou

百老匯的名演員喬爾‧威格(Joel Vig)先生表示:「節目非常好。」他特別喜歡的是草原牧歌的舞蹈、蒙古的頂碗舞、和彩虹綵帶舞。

非營利文化組織「The Source is One」執行主任保羅‧卡特法戈(Paul Catafago)說:「這場晚會非常豐富,很難相信在兩個多小時內能夠這樣完美的把這麼多不同類別的節目做成這樣引人入勝的效果。把這場晚會放到百老 匯,可媲美百老匯任何劇目。我最喜歡的是晚會的音樂。可以看出作曲家對編舞、背景的瞭解非常深刻,簡直是為這些量身定做。編舞對音樂的處理也很到位,可把他們稱為『Musical Choreographer』。我很想見見這些音樂家們。」

紐約曼哈頓有綫電視「與禪納對話」節目總監兼製作主持人海洛德‧禪納(Harold Channer)博士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他在看完上半場後連聲表示:「真的是太美了,服裝、舞蹈……還有,在歌曲中直接講出了中共的邪惡和它的行將崩潰,非常有意思。」禪納博士還說:「我喜歡新唐人,他們能製作出這樣好的節目,分享給人」。

紐約WVOX電台的節目主持人丹‧米勒博士(Dan Miller)說:「這個演出太好了,我向所有的人推薦。明年的新年晚會,我建議所有的人都買票,一遍不夠,要看兩遍。如果新唐人晚會再逢情人節,帶上你的愛人,這是一個很好的情人節禮物。」

演出之前百老匯Playbill雜誌介紹主要演員

在演出之前,具有悠久歷史、從1884年起重點報導美國百老匯Playbill雜誌,介紹了晚會的部份主要演員:包括來自澳洲的舞蹈家李維娜、知名二胡演奏家戚曉春及飛天舞蹈學校的四位舞蹈演員;並介紹說,晚會將以中國傳統音樂、舞蹈與舞臺結合在一起,為觀眾特別呈現中國文化的「神話與傳說」。

百老匯TheaterScene網站介紹現場伴奏的音樂家

在晚會開演之前,專門報導百老匯歌舞演出的TheaterScene網站介紹說,新唐人電視臺全球華人新年晚會將隆重登上紐約無線電音樂城的舞臺,為全世界觀眾再次帶來一場神采飛揚的演出。今年的現場觀眾也將獲得一個格外的驚喜——這次新年晚會將彙集來自世界各地的五十多位著名音樂家現場伴奏,可謂聖者雲集,屢看不爽。

在幾日內,狗年將過去,豬年將到來,在迎接新一年的日子裏,何不與家人共賞一場神采抑揚的聖者之會呢?在十二生肖中,豬代表純潔,忍耐,真摯與榮耀。


紐約「百老匯」的含義在今天已經不僅限於紐約的百老匯這條街或劇院集中地,而泛指世界和美國戲劇藝術的精粹。當今作為一個演員或劇目真正獲得成功的標誌,就是使自己的名字出現在百老匯大道一家劇院的霓虹燈廣告上。法新社圖片。

紐約「百老匯」的含義在今天已經不僅限於紐約的百老匯這條街或劇院集中地,而泛指美國戲劇藝術的精粹。當今作為一個演員或劇目真正獲得成功的標誌,就是使自己的名字出現在百老匯大道一家劇院的霓虹燈廣告上。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熱點互動】熱線:百老匯的東方聖誕秀
柳南:開啟人類嶄新文明的帷幕
【熱點互動】紐約百老匯展現東方藝術(一)
【熱點互動】紐約百老匯展現東方藝術(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