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運動彩券 只欠財政部最後一塊拼圖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2月1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黎建忠台北十九日電)運動彩券從三年多前就開始規劃發行,不過期間面臨許多問題,多和缺乏適當的管理機制、不宜貿然問世有關,如今捲土重來,尤其在行政院長蘇貞昌指示下,運動彩券發行勢在必行,而目前體委會也早已將詳盡辦法規劃完成,只待財政部完成「最後一塊拼圖」,運動彩券就可順利上路。

雖然台灣目前沒有正式的運動彩券機制和機構,但其實地下的運動簽賭從來沒停過,每年的美國職籃NBA和美式足球超級杯都吸引大批賭客集資下注,金額往往高達新台幣數億元。

只不過這畢竟是「地下生意」,因此許多專家認為,既然禁止不了,何不就地開放,反而方便政府管理,以及從中獲得盈餘,將這些資金直接運用到全國體育軟硬體的建設。

也因此,運動彩券的推動始終沒有真正出局,尤其去年雅典奧運成績斐然,更讓有關單位正視這個問題,加上體委會預算雖每年增加,但總呈現錢不夠用的情況,更加速推動運動彩券的想法。

台灣現在唯一發行的公益彩券,是由政府作莊,所有資金的收入百分之五十五分配給地方政府、百分之四十五給內政部、百分之五給中央健保局。

目前規劃中的運動彩券朝著兩個方向進行,一是類似目前的公益彩券,將發行後的盈餘和資金直接專款專用給體委會,二是競技型彩券,玩法以競技項目的勝、負、和局為基礎,由民眾下注,只是將選號改為球賽結果。

前者比較單純,不過國內目前已經有大大小小不同型態的彩券,要引起民眾的購買意願比較困難;後者是以球賽勝負作下注依據,不論在玩法或者是內容都比較具有吸引力。嚴格來說,只要有良好的配套措施,發揮政府的管理機制,運動彩券是一個很好並可行的世界趨勢,可以籌措更多的資金用於推展體育,同時又可以刺激職業運動的發展。

基於這個原則,體委會也朝著「不影響」國內運動生態為原則,傾向先開放讓國內民眾下注國外的運動賽事,體委會副主委陳雨鑫表示,目前暫訂美國職棒、美國職籃、歐洲足球三大賽事為主,未來等時機成熟後,再考慮國內的職業運動。

從五年多前中華職籃「垮台」後,台灣僅從的職業運動就只有棒球,也是目前發展最久的一項運動,即便未來有機會發行國內的競技型彩券,職棒有可能是第一個。

不過國內的運動環境和國外畢竟相去甚遠,相較於國外職棒動輒數千萬元新台幣的年薪,球員自然懂得明哲保身之道,而台灣今年月薪最高的球員不過新台幣五十萬元,實在不能相比較,一旦外界誘惑、威脅增加,難保不會重演打假球的問題。

陳雨鑫表示,國內職業運動的社會地位、收入、環境和國外都不能比,也都尚未成熟,實在不適宜貿然實施。從國外運動開始,一方面可以給國內學習經驗,二方面想要「跨海操縱」的機率也不大,是一個相當不錯的試金石。

不過台灣人畢竟「賭性堅強」,任何跟賭扯上的運動都不免讓人有「不當」聯想,就連去年想要在澎湖成立「博弈專區」都遭到不少反對,而國內職棒曾經因賭跌到谷底,絕不容許再有類似情況發生,相關單位必須要有整套又完善的配討措施才能發行運動彩券,讓運動、收益兩得意。

相關新聞
運動彩券明年七月發行  公開甄選發行單位
迎世運 高市擬成立運動產業招商委員會
蘇貞昌:計畫發行運動彩券 全面關心運動發展
協助職棒球團 蘇揆:發行運動彩券 稅捐優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