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228一甲子系列專題(一)真相可尋元凶難緝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王家俊台北二十二日電)二二八事件經歷六十年浮沉,無論就人權角度或影響台灣發展來看,都是近代史上大事。解嚴以來,蟄伏逾半世紀的它不再是台灣社會「禁忌」。不過,事件真相、解釋權、責任歸屬等尚有爭議,展望未來,仍有曲折且漫長的路要走。

一九九五年,當時的總統李登輝公開為此事道歉,立法院通過補償條例,賠償並撫慰受難者家屬,並定二月二十八日為國定紀念日。二二八事件看似平反,部分國人以為歷史問題已經解決,事實則不然。其中,二二八事件在元凶為何及死亡人數多寡上,猶有爭議。

台灣教授協會曾發表聲明批評,二二八紀念活動流於「儀式化」,紀念碑有碑無文,象徵歷史真相尚未釐清,事件責任歸屬亦尚待追索,宛如已被遺忘。甚至連過去二二八事件為何成為禁忌的歷史教訓,都少有人提及,高唱「寬容」與「愛」,豈非流於空洞?

國史館館長張炎憲也認為,從二二八事件開始,接著白色恐怖時期來臨,台灣的主張與文化被抹煞,歷史和政治解釋權由中國文化取代。這樣的過程,造成傳承斷裂,過去完全接受國民黨教育的年輕一輩,對於土地情感、歷史認識,完全被影響,必須重新學習。

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故總統蔣介石是否為「元凶」,則是另一大爭議。在部分獨派人士眼中,這場屠殺是蔣介石在真相未查明前,濫用軍隊、特務等國家暴力,殺害台灣社會精英、熱血青年與無辜民眾,造成台灣千百年來的浩劫,難以揮去的夢魘。

罹難者人數由於年代久遠、國民政府漠視、書面資料不足,也沒有定數。各界對二二八事件確實的犧牲者人數,一直有極不一致的估算。從不到一千人,到十幾萬人不等。中間的數字則約是一萬到兩萬人。

在民主化浪潮下,威權體制下造成的二二八事件,不再是禁忌,藍綠政治人物卻互爭解讀權。請辭國民黨主席的馬英九將二二八事件定調為「官逼民反」,而非族群衝突。前後任行政院長蘇貞昌、謝長廷則要大家正視二二八事件,跨越歷史悲劇。

延續一甲子的二二八爭議,即便是官方報告,也很難讓學界噤口、責任歸屬定調。中央研究院院士黃彰健、研究員朱浤源就質疑行政院二二八調查報告太倚重口述歷史,有疏漏。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陳儀深則反批,有人「不專業」、「意識形態作祟」。

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公布的「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報告」,指故總統蔣介石是首要元凶,陳儀、柯遠芬、彭孟緝等軍政人員應負次要責任。引發中國國民黨籍立委蔣孝嚴(台北市)不滿,要求基金會道歉,否則揚言提告、求償新台幣五十億元。

「二二八」也成為媒體與政治爭議的圖騰之一。前民主進步黨前主席施明德在倒扁靜坐活動期間,在二二八紀念公園召開記者會,引來製作人林一方反嗆,並找前台灣團結聯盟黨主席黃主文等聲援,要拍二二八血淚史首部曲「槍口下的冤魂」,提供珍貴史料。

在兩千零八年總統大選前夕,今年適逢二二八事件六十周年,二二八事件基金會將擴大紀念活動,由民進黨與百餘名本土社團大合唱。藍軍方面卻譏諷,綠營是藉機炒作族群議題,企圖借「去蔣化」訴求轉型正義,謀取政治及選舉利益。   此外,紀念二二八活動也傳出「搶人大戰」。在花蓮的受難家屬張安滿妻子獲國、民兩黨邀請,馬英九多次到張家拜訪,綠營也面邀出席二二八活動。張家左右為難,在家祭之餘,可能得北上出席由兩黨各自舉辦的二二八追悼會。

二十七年前,美麗島大審期間的二月二十八日,家中發生滅門血案的前民進黨主席林義雄就認為,過去幾十年來,台灣政局雖然變化很多,但前途並沒有光明,這與社會沒有從二二八事件中,記取教訓及獲得智慧有關。

面對政治爭議,二二八基金會董事長陳錦煌呼籲,跨越一甲子的二二八新階段,應該思考新的意義,走出苦難、悲情,還須以更開闊的文化角度,找尋未來的願景。希望各政黨勿將二二八紀念活動視為族群動員的工具,也不要讓受難家屬成為政治消費品。

近年來,藍綠陣營都說要走出悲情,卻不約而同將二二八塑造為大和解、族群和諧的應景追思儀式。年輕一輩多半不了解歷史意涵,老一輩避而不談。而每到選舉的族群動員,似乎顯示,看似平和的這一代,仇恨沒有消弭、矛盾沒有改善,只是被壓抑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