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重負每年二十餘萬中國人自殺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2月27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張光華2007年2月27日華盛頓報導)中國在積極發展經濟的同時,每年有20多萬人自殺。有關人士認為,人們在難以適應社會變遷的情況下出現心理不平衡、甚至自殺的現象,但是也不排除是生存環境困難造成的。

中國近年來經濟增長迅速,從過去的大鍋飯社會急劇轉型,很多人的應對能力出現障礙,產生心理問題。中國青年報近日報導,有關研究顯示,自殺已經成為青年人群的第一個死亡原因。每年大約有150萬人因家人或親友自殺而產生長期嚴重的心理創傷,從而成為一種嚴重的社會負擔。

報導指出,急劇的社會變遷對人們的心理適應性提出了嚴重挑戰,引發的心理問題也逐漸增多。社會競爭的加劇導致學習、就業、工作中的壓力感加重。生活節奏加快,則構成緊張和焦慮。而文化價值的變遷和生活環境的變化,也可能在極端的情況下導致孤獨感和無助感。報導還指出,改革過程中出現的社會問題引起心理失去平衡,像下崗失業、貧富差距、貪污腐敗等現象讓一些人產生被剝奪感和不公平感。


下崗失業、貧富差距、貪污腐敗等現象讓一些人產生被剝奪感和不公平感。圖為失業的民眾找工作。(Getty Images)

社會公平的重要性

廣州日報26日刊登《公平是消弭“心理震盪”的良藥》文章指出,一般人雖然可能不承認自己有了“精神疾病”,但是身處社會轉軌的特殊時代、那種由於社會分化程度加大、利益割據差距加深而帶來的強烈的“相對剝奪感”卻是感同身受的。因此,這種“心理震盪”,其實不僅僅是針對那些“適應性較弱者”,而是與每一個國民的感受息息相關。

文章認為,如果沒有制度保證,人人都是弱者;如果沒有社會公平作為根本,人人都可能受到“心理震盪”的衝擊。

胡星斗:要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北京理工大學研究中國問題的胡星斗教授表示,中國人不傾向於自殺的,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勤勞的民族,再辛苦對於中國人民來說都是無所謂的,但是如果是完全地對前途失望,覺得生存沒有意義,或者生存不下去,那麼這種好死不如賴活這樣的觀念也會被顛覆了,也會走上自殺之路。

胡星斗說:“因為子女上不起學,大人上吊自殺。因為看不起病,有病就等死,有的人乾脆就自殺。像這樣的報導,我們在報紙上經常看到。所以中國如果能夠建立一個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那可真是功德無量的事情。那中國的自殺率肯定會大幅度降低。”

胡星斗:要重視心理疾病

胡星斗指出,除了生存環境困難造成一些人走向自殺的道路之外,還有心理上的因素。例如工作的壓力,學業的壓力,考試的壓力,都會引起心理的緊張和不平衡。他表示,中國目前是處於集中發展物質的階段,對精神疾病和心理問題的重視還不夠。

胡星斗說:“因為心態不正常,個性扭曲,這種情況太多了,所以人們就司空見慣,也不太注重發現這樣些問題,或者是提醒別人應當去看心理醫生。我想如何讓大學生,培養他的健全的人格,一個正常的心態,這個可能是最重要的。”

新華日報去年9月一篇《珍愛生命拒絕自殺》的報導指出,中國每年有28.7萬人自殺,200萬人自殺未遂,在15到34歲人群中,自殺是死亡的首要原因。

報導還指出,南京大學社工系教授陳友華表示,現在社會發展快,每個人的心理多少都會感到不適應。但是大多數心理問題可以通過交流來解決,找到訴說對象,發洩心中的情緒,許多問題都能化解。

曲偉傑:心理問題開始被社會認知

哈爾濱曲偉傑心理學校校長曲偉傑指出,這些年來,由於心理障礙導致自殺率的提高,心理問題開始被社會認知了。現在大學都意識到心理對健康的重要性,幾乎所有的大學都開設心理學課程。 他還表示,學校是提供心理輔導非常重要的場所,否則心理不健康的學生進入社會後會把問題帶進社會。

曲偉傑說:“如果他承受挫折能力比較弱的話,那麼走向社會以後,經不起風吹雨打,這就是產生一些後患,同時如果在大學期間這些問題暴露出來了,能夠及時的諮詢,及時的解決,那麼恰恰又為他將來適應社會呢,提出了一個好的機遇。”

有關青少年自殺的問題近來引起媒體和人們的關注,新京報一篇《大學生自殺單靠心理醫生難解決》的報導指出,從根本上說,貧富差距、社會保障等問題得不到解決,形成的社會焦慮與壓力也就難以緩解。

相關新聞
中國人大女博士生跳樓身亡
梁治:「過勞死」彰顯政府的無賴嘴臉
【特稿】史山:自我關懷、訴苦求安
林牧遺書
林牧遺書 人氣 17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